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20241025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雨花经开区:打造“小巨人”成长沃土

  朱泽寰 杨大黎 刘思雅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将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雨花经开区亦正是按照这条路径发展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早在年初,园区就组织相关干部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扫楼式的摸底盘点。4月,园区组织普斯赛特、千视电子等优势企业和专业的培育机构召开“小巨人”企业培育专题调度会,会上就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困难问题逐一匹配提供解决方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申报……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园区新获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通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3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3家,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速成熟。

  “空间不大、土地不多、资源有限”的雨花经开区为何能在专精特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我们主要围绕‘四个一’展开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雨花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即紧盯一个方向,树立一个品牌,夯实一方热土,对标一流环境。

  紧盯一个方向,聚焦主业不动摇。雨花经开区围绕智能制造的大方向,精准选取“一主一特”的小切口,紧扣产业链的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的高端发力,聚焦主导产业盘存量,聚焦特色产业扩增量。

  近年来,园区坚持特色发展的理念,靶向招引体量不大、消耗资源不多,但是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企业。据统计,园区累计引进产业链企业231家。目前,“一主一特”产业链形成了包含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较为完备的链条体系。

  树立一个品牌,创新驱动不松劲。园区既是科创资源集聚区,也是科创成果转化地。雨花经开区积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长步道攻坚2.5亿像素镜头研发、可孚医疗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鼓励乾康科技、如虹医药、捷易生物等企业量产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同时,建立起完善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的激励机制,力争各类创新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

  目前,园区有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2个,拥有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航天中南光机电创新中心、西门子工业4.0创新中心等多家高精尖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

  夯实一方热土,人才支撑不停步。园区通过树立鲜明导向,加强配套保障,完善人才储备,不断增强行业领军、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等多层次的创新人才队伍。据统计,园区现有高层次人才共计84人。

  在专技人才方面,雨花经开区坚持产教融合的路径,依托晓光工匠学院、职教城等平台,新培育和汇聚2万名技能型人才,并进行跟踪和共享,让这些人才既留得住,又能在产业链内部企业流动,支撑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标一流环境,企业服务不懈怠。“既是店小二,同时也是产业专家和企业管家。”小羽互联智能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从外地搬迁至长沙的过程中,园区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帮助企业获得相关资质,“这样的服务,在外地未曾体会过。”

  高效审批的背后,是园区行政审批不断改革的成果。据悉,园区正在加速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持续提升园区服务效能,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雨花经开区这片水土适合滋养“小巨人”。可以预见,在园区内生环境不断优化,干部职工持续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等发展趋势下,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将从雨花崛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您还未登录,目前的身份是游客
已有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