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丨翁同龢眼中的左宗棠:由疏而亲的变化过程

  周 游

  闲翻《翁同龢日记》,我发现他对左宗棠并非一些史家所谓的素怀敬仰之情,而是有着由疏而亲的变化过程。

  翁同龢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七年正月,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奉召回京,任军机大臣,主管兵部。左宗棠到京的第二天,翁同龢就前往贤良祠去拜访他。这是他们首次见面。左宗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访晤左季高相国长谈,初次识面,其豪迈之气俯视一世,微不足者思之深耳!” 翁同龢认为:左宗棠“议论滔滔,然皆空话也”。半月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左相来,宝相(宝鋆)有一团茅草之喻。窃恐左公不免龃龉矣。”

  入京辅政之后,左宗棠一改总理衙门对待外国公使毕恭毕敬的媚态,翁同龢感到左宗棠举止在“壮中朝之气”。翁同龢还在日记中写道:“其言以死生荣辱为不足较,并论河道必当修,洋药必当断,洋务必当振作……余服其有经术气也。”这是赞扬左宗棠面对洋人风骨凛然,为清廷扬威争气。

  后来,左宗棠检阅了醇亲王奕譞编练的神机营、健锐营、火器营,巡视了驻扎在西山的上三旗,认为旗兵营制紊乱,训练极差,没有战斗力。由此遭到了醇亲王奕譞和宝鋆等一班满洲权贵的不满。宝鋆以左宗棠“非翰林出身故轻视之”“有一团茅草之喻”,对左宗棠竭力排挤。左宗棠因“与诸公议事不合”,请求开缺。翁同龢深知“正人在位之难”,对左宗棠深表同情。他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曾多次找醇亲王奕譞“长谈”,但没有效果。左宗棠在京任职不到一年,就被排挤出京,担任两江总督。左宗棠离京后与翁同龢时常修函通候。逢年过节,左宗棠总要托人给翁同龢捎来一些南方土特产和宣纸徽墨湖笔之类文具用品。

  光绪十年五月,清廷发布“上谕”:“谕内阁、左宗棠著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该大学士卓著勋绩。年逾七旬。著加恩毋庸常川入直。遇有紧要事件。豫备传问。并著管理神机营事务。所有应派各项差使。均著毋庸开列。以示体恤。”于是,左宗棠再次担任军机大臣。可以说,左宗棠复入军机并不顾体弱有病,以72岁高龄,主动请缨,毅然投身到越南的抗法前线。启行前夕,左宗棠特向翁同龢辞别,“坐良久”,“其言衷于理而气特壮”,给翁同龢留下深深的印象,两人“怅惘而别”。此去,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奉旨督办闽海军务,挽救了战局,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光绪十年十月,左宗棠“左目云翳,渐至失明,健忘益甚,请求开缺回籍”。翁同龢得知后,先后五次致信问候,并给他介绍名医,要他善自珍摄,静心疗养。大约一年多后,左宗棠在福州病逝。翁同龢闻讣,无限怆痛,特寄去挽幛挽联并其唁函,以示哀悼。挽联写道:盖世丰功犹抱憾,临分苦语敢忘情……

【作者:周游】 【编辑:张萌】
关键词:左宗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