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独往 吾登高山——专访画家杨福音
长沙晚报记者 尹玮 实习生 李瑾
9月8日上午10时,“欢无极——杨福音的绘画艺术”展览开幕式暨《福音画语》首发式将在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二厅举行,展览将持续至10月6日。
本次展览由省博物馆主办,广州画院、长沙市文联协办,这是杨福音在湘博举办的第三次大型展览。上次展览还要追溯至2005年,当时杨福音尚未返回家乡长沙定居。这回展出的作品有近200幅,除8件书法作品和《福音画语》部分手稿外,主要是他2015年回湘后创作的画作,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中国画三大题材。杨福音认为,回长沙的3年是他艺术上日臻成熟的关键期,笑言“大器晚成”,因而本次展出作品更有新意、别开生面。
展览开幕式上还将发行杨福音新书《福音画语》。该书以画家长期的艺术感悟、多年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回顾中国历代绘画史,点评当代中国绘画的特点,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创造性的个人观点。《福音画语》虽是一本画论,但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用生动的散文笔调娓娓道来。看似寥寥数语,实则字字真情。该书出版前,曾最先在本报开设“福音画语”专栏,刊出部分文章。
杨福音的画桌十分整洁,画画不铺毛毡是他的一大特色。他正是在这样一方天地里,秉持着“欢无极”的精神,坚持作画。 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杨福音是地道的长沙人,虽然他曾在广州漂泊了20多年,但湘音难改。记者登门拜访,才开口,他就问道:“你是长沙人不?会讲长沙话不?”长沙之于他,既是心心念念的故乡,也是春种秋收的福地,所以他一定得回来。
杨福音从5岁开始学画,至今已有71年。这71年“画史”,被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长沙打基础,这就用了近50年;第二阶段是在广州找新路,这又花了约20年;第三阶段是在长沙开始走向成熟,这是近3年的事。
早年在长沙学画,杨福音感叹“入门就入对了”,没有走太多弯路。但正路走多了,就忍不住想走走新路。“从古至今的艺术创作,都好像无路可走,因为古人已经玩尽了所有花样。但历朝历代都有人脱颖而出,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走在前列的大家都是钻出了牛角尖,才走上了阳关大道。”杨福音也想往前看,于是在改革开放后南下广州。
艺术创作是孤独的,也是艰难的。杨福音有创新的念头,但创意就像是一缕游丝,朦朦胧胧、忽隐忽现,总在和自己玩捉迷藏,杨福音总也抓不住它。“艺术创新不是想出来的,一定要在笔下呈现。”1999年,杨福音在广东从化作画,连着两天都毫无进展。第3天,他干脆抛下一切思想负担,想着实在不行就回去吧!顿悟就这样发生了,杨福音一笔画下去,和以前的用笔习惯完全不同。他苦苦追求的线条突破,竟得来毫不费功夫。这就是他的代表作《国色天香》的由来。
《有乐于身 无忧于心》 杨福音
笔耕不辍 大器晚成
在广州找到新路后,杨福音返回了长沙,住在鹅羊山下的“双来书屋”,依旧每日作画。和一些“社会活动家”不同,功成名就的杨福音至今仍笔耕不辍,在画室中过着潜心阅读、创作的书斋式生活。长沙市文联副主席周永康评价说,看一位画家能否成功,只要看他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画画上就知道了。
按理说,杨福音早已出名,和“大器晚成”并不搭边,但他用这个词形容回到长沙后的自己,个中缘由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我每天画画,感到满意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以前可能画好多张都不满意,或只有一两张使我满意。现在我只要一画就感到满意,甚至还有意外的惊喜!”
杨福音不服老,他认为中国画画家正是在他这个年龄才走向成熟的。“你看齐白石,如果他只活70岁,他没机会的。”和许多四五十岁就江郎才尽、自动搁笔的画家不同,始终坚持作画的杨福音终于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你看过北方的柿子树吗?打霜落雪的时候,柿子树叶子都掉光了,枝条都枯萎了,但柿子还挂在树上,通红通红的,就像七八十岁的我们。”
杨福音非常喜欢秋天,这个季节有一种万物成熟的美。广州没有深秋的韵致,四季分明的长沙却能让人感受到成熟的魅力。“人的一辈子,从青年到老年,都是非常珍贵的,都是值得珍惜和享受的。青年的时候,你只有享受到了奋斗,老年的时候,你才能享受到成熟。”
《最喜山中读书声》 杨福音
线为王 欢无极
中国画的创新,可以是材质,是造型,是用色。杨福音则在线条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他的画,线条并不繁复,显得简约而生动。但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杨福音就线条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杨福音认为,艺术在低级阶段是为客观对象服务的,讲究一个“像”字。对中国画而言,就是要画得像客观对象,画猫像猫,画山像山。但艺术创作还蕴含有创作者的主观情绪,小到一朵花、一片云,都带有画家当时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作为独立审美的对象。此外画画就像建房子,首先要有房梁,搭好房梁后才能铺砖盖瓦。如果没有房梁,其他地方做得再好,房子也是要垮的。中国画的线条就像是房梁,用西方美术的观点来讲,就是起到了平面分割的作用。
对杨福音而言,他的线条正是具备以下三个功能:反映客观对象、赋予独立审美、作为平面分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杨福音通过多年的摸索,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回顾多年的艺术生涯,他说:“艺术创作是孤独的,也是艰难的,但更多的情绪是欢乐,它贯穿艺术创作的始终,是一种欢乐的孤独,欢乐的艰难。”这种欢乐,在杨福音看来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是自觉的责任担当。“看到古人留下丰厚的艺术遗产,如果我不好好画,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后人。”
在杨福音画室门口,挂着“狂欢独往,吾登高山”书法匾额。这八个字正是“欢无极”,即此次杨福音画展主题的真谛。
>>我要举报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