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是“刷书”

  ■袁跃兴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华书局推出“中华聚珍系列讲座”直播,引发受众广泛互动。近日,知识付费产品代表性人物罗振宇,在抖音与得到App同时进行线上直播,带领用户一起,在三小时内快速“刷”完148本新书,并建议读者尝试一年内读完这些摞起来有两米高的图书。这让不知阅读如何取舍的受众寻找到一种“高效”的选书方式。有数据显示,三个小时里,抖音平台上的峰值在线人数达到1.85万人,图书商品销售额共计19.57万元。

  但是,这种直播“刷书”,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直播刷书,是知识付费和线上直播带货卖书相结合的新事物。“这一类快速刷书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得出直播中不仅仅是内容介绍,也有主播个人的见解。相比经过沉淀、思考和探讨的传统知识传播,知识直播更类似一种短平快的知识传播方式,善于把握受众心理,让读者更容易在知识海洋中找到所需要的点。

  有的网友看了直播刷书,说李佳琦一场直播试了380次口红,因为口红用一秒钟就可以看见颜色,两三小时内刷完一百本书,把需要精心阅读的好书当作抹一下就可以放回盒子的化妆品,未免过于轻慢,而观看直播“刷书”,——好比“买不起奢侈品的人却对各大名牌特征如数家珍”进而产生“仿佛拥有”的错觉——跟着直播刷过的书,就仿佛自己读过一样,刷的与其说是书还不如说是“有知识”“爱阅读”的感觉,而实际上这是在为“知识焦虑”买单……

  如此,我们基本清楚了这种直播刷书的特征,“刷书”在于快速,给读者提供的是“高效”的选书方式,节约了选书时间,它是一种短平快的知识传播方式,直播传递的讯息以“外卖式”知识居多,存在着知识背后的商业利益驱动……而对读者来说,观看直播“刷书”,刷的只是“学富五车”的感觉……读者网友的这种阅读“错觉”,追求的也并非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精神氛围,一种暂时解除焦虑感的心理慰藉和寄托,在文化上存在着一种幻觉和自我欺骗……

  快速“刷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这个“信息快餐化的时代”里,那些“快读”“速读”“速成”的流行阅读方式。如今,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令人眩晕的高速度时代,人们的生活常常是紧张、急迫、受挤压,精神生活也愈加趋向“速度化”。而且,当代人很少有空闲时间,我们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不想去发掘自己的能力,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我们满意,即便是精神文化生活也必须服务于我们短暂的快乐。而这种愈加趋向“速度化”的精神生活状态,已经形成一种模式、一种习惯。所以,三小时内快速“刷”完148本新书,这样的阅读选择方式,与那些流行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在阅读生活中,那些走捷径的“读书速成法”,往往也很有市场。说到底,这种阅读方式其实令我们的思维变得简单化、幼稚化,放弃了深入的思考,抽象的领悟和理性思维的训练,对作品没有深入品味,与作品人物缺乏灵魂的对话,一切以实用、实效为原则……总之,快速见效,带来功利目的阅读需求,大有取代以提升人文精神和升华生命品质为阅读目的的趋势。

  有学者批评直播刷书的同时也提醒人们,知识的传播应该是拉纤式的、牵引式的,读者应该尽可能选择高于自己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准的原创作品进行阅读,“沿着知识的坡度上行”,读者应该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能把文化精神的判断力交给这些主播们。

【作者:袁跃兴】 【编辑:黄能】
关键词:阅读 刷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