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如此“标准答案”不要为好

相链区块链

  颜澄

  常常有孩子问我,怎样可以避免在阅读分析题上不被扣分。 我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千万不要以为弄懂了作者的意图,你就可以得满分。你要多做题,多看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看多了,你就能摸清出题人的思想逻辑了,只要你答得跟出题人所希望的一样,你就不会被扣分。”我跟他们讲的确实是经验之谈。当年我自己读书时,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女儿读书时,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告诉她免除扣分的。我同时也告诉她,在学校的阅读与分析题上得满分,不等于你真的懂得了欣赏,这只是一个应付考试的办法而已。而我们必须要应付考试。

  我的一些作家朋友中,有不少人的文章被收录进了阅读与分析题里面,他们谈及考卷上所谓的正确答案感觉哭笑不得,即便他们本人来回答也未必可以拿到满分。有个作家朋友说过一件趣事。他说,有一天他儿子兴奋中略带得意地对他说:“老爸,今天的阅读与分析题选的是你的文章咧,同学们都叫我问你,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然而,他在帮儿子解答的时候,却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例如,试题中提到“作者写到……是为了表达什么”,我的朋友想半天,也想不出自己这句话有什么崇高的思想意义。他写这句话的时候,无非是为了意境的营造罢了。于是,他以权威者的身份告诉儿子正确答案应该是怎样的。

  没过几天,儿子垂头丧气地对他说:“老爸呀,你那道题答错了。标准答案不是这样的。我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爸爸就是作者本人,结果你却答错了。”儿子还补充道:“老师说了,不管你爸是谁,你都得按标准答案来写……以后我再也不会问你这方面的问题了。”我这个朋友那一刻感觉自己被标准答案给震撼了。

  像这样的遭遇估计很多作家都有过。例如,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被人教选入七年级语文教材里,而在辅导训练的阅读与分析里面,有道题问到:“为什么母亲提议看菊花……”标准答案是:“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地生活下去。”的确,史铁生一生都在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可以说,如何向死而生是他所有作品的追问,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向死而生的写照。但是,作为阅读过史铁生所有著作的我,可以很认真地说:史铁生写到母亲提议看菊花,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母亲是想借菊花精神去提醒他勇于面对挫折。母亲没有提到看其他的花,完全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秋天。我们对任何文章的分析都不能够脱离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物质奇缺,甚至就连花的品种也都是极少的。像菊花这种在花卉中算比较皮实好养的,品种才会相对多一点。而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品种多、易打理、病虫少、花期长的菊花自然独占鳌头,形成了一道好看的景致。史铁生的母亲提议情绪暴躁的儿子去看菊花,无非是试图让他改变一下心情罢了。如果是春天,她会说桃花开了,去看一看吧。这,实则是生活中一句很普通的对话而已,哪里会暗藏着高大的教条主义出来。

  越是经验丰富的作家,越是会贴近生活去写作。《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一个平凡而苦难的母亲。母亲的苦难,是因为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都是加倍的。面对因瘫痪而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的痛,是恨自己不能替他受苦,这才是人间真实的母爱。世上没有母亲会在儿子巨大的不幸中向他布道高尚的情操,但标准答案里的母亲却这样做了。这样的解读符合人性的真实情感吗?这样的标准答案征求过作者的意见吗?这类既牵强附会又无所畏惧的标准答案,不但把一篇好文章的气势、韵味和情感都拉低了,还把文章的立意和构架都破坏掉了。

  对于阅读积累不足的孩子当然需要有经验的人进行指导,帮助其理解,这样才能快速提高理解能力。但是,好文章岂有标准答案?一百个读者会读出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经典好文的潜在特征。世上的好文章都很注重留白,即意到笔不到。留下空间任读者自由想象和自由解读。而读者每一次阅读都能得到新的启发,新的收获,新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好文章的内涵才不会是单一的,瘪平的;而是丰富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有体量感的东西。它同时也是扩散性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它的运动源自读者自身阅历的增厚,理解力的加强,以及人生观的改变。这也是我几十年来一直重复阅读某些作品的原因和妙处所在。

  “双减”后,孩子有了更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已经意识到阅读不单是扩充知识量,而是培养创造力和思想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的话,那么,削弱孩子创造性的标准答案还是不要为好。

【作者:颜澄】 【编辑:黄能】
关键词:阅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