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系列之三 | 千里寻它:红军临时救护所

相链区块链

    志在飞

  7月8日上午10点,罗开富老师给我打来电话,慰问我们的团队。当我问及他所说的红军临时救护所时,他说当年他在铁山垅和盘古山一带看到了红军临时救护所的旧址,并补充说只有三间茅草房。

  当年三个女红军战士就在“红军临时救护所”相遇,共用一条被子。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红军主力在湖南汝城沙洲村休整,三个女红军借宿在当地瑶族大嫂徐解秀家里,她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临走时,三个女红军将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大嫂留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一半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故事,体现了红军与老百姓的军民鱼水情,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这次重走红军长征路,罗开富老师非常重视和关心,给我们圈点了35处重点,其中就有在铁山垅、盘古山钨矿一带打卡的“红军临时救护所”。红军临时救护所是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设施。

  我到湘江战役发生地看到,在广西灌阳县新圩镇下立湾村的蒋氏祠堂,红五师设立了战地临时救护所,用来安置在新圩阻击战中受伤的红军战士。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的首战,红军以牺牲近4000人的代价,成功阻击了13000多名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确保了中央红军顺利渡过湘江。然而,在红军撤离时,由于形势紧迫,未能及时转移100多名重伤员。这些重伤员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及当地土豪劣绅捆绑,并残忍地丢入酒海井内,导致他们全部牺牲。为了纪念这些无名英雄,灌阳县人民政府在酒海井建立了红军烈士纪念碑!

  按照罗开富老师所说,我们驱车来到共和国第一国企铁山垅钨矿。当地的讲解员告诉我们说,铁山垅只有红军医院,没有看到和听说过“红军临时救护所”。

  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红军医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据历史资料记载,小井红军医院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所正规医院 。这所医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卫生队,始建于1927年9月底,由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成立。随着部队的壮大和战斗的频繁,原有的卫生队已无法满足需求,在井冈山茨坪建立了“红光医院”,后改名为“小井红军医院”

  小车在山腰上停下,只见一处四合院,门楼上写着“红军医院”四个字,我在想,这里可能就是罗老师所说的“红军临时救护所”。等到工作人员打开红军医院的大门,院子里有两处雕像,是医护人员看护伤员的场景。里面有几间房,药房、病房、煎药房……还放有几支仿制的步枪。我们的队员,手中拿着枪学着当年红军握枪的姿式瞄准射击,留下一张张逼真的照片。

  讲解员说,这所红军医院里只请了两名中医给矿工看病。这个红军医院相当于铁山垅钨矿的职工医院。我听到介绍后,感到罗开富老师给我们说的不一样,是不是在其他地方呢?我们驱车赶到盘古山,看那里有没有“红军临时救护所”。

  小车直接开到盘古山,我们来到“人风山调查”纪念馆。我问工作人员,这里有没有“红军临时救护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这里有三所“红军医院”,一所设在小学里,两所设在寺庙里,但城市建设改造三所红军医院都被拆除了。我们感到非常遗憾。

  我打电话给罗开富老师,将我们看到听到的向他汇报。罗老说,红军医院可能就是“红军临时救护所”。红军医院和“红军临时救护所”,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极其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

  我们千里寻找,时间流逝,称谓更替,但“红军临时救护所”这个充满战斗气势的战地移动医院,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初心和使命,激励和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健康和福祉而奋斗!


作者简介


志在飞,原名蒋志飞,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长沙市“最美基层理论宣讲人”。长沙市党史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在全国宣讲红色故事近400场,出版和发表各类文稿400多万字。

出版长篇小说《市委办公室》《半条被子》《铁血师长陈树湘》《我的大学》等5部;诗集散文集3部;电影剧本立项《半条被子》《二枚铜元》《最后25天》《打不过东安》等12部,其中《半条被子》荣获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优秀剧本。38集电视连续剧《我的大学》荣获第四届少数民族影视剧优秀剧本。


【作者:志在飞】 【编辑:胡兆红】
关键词:重走长征路系列之三 | 千里寻它:红军临时救护所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