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数字,看单项冠军如何炼成 | 访长沙制造业单项冠军·探独门绝技①

相链区块链

  编者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凭借各自“独门绝技”,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十分契合新质生产力的特点。

  近期,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产品公示,一批长沙企业及产品榜上有名。他们是如何成长为冠军的?“独门绝技”又是如何练成的?长沙晚报联合长沙市工信局策划推出“访单项冠军•探独门绝技”系列报道,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提供启示。

明康中锦位于湘江新区的新园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在油画的后面,跳动着画家的脉搏;在塑像之中,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

  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面前,则能感受到创新力量、工匠精神。

  从填补国内空白,到占据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康中锦”)是如何打造出“冠军产品”?三个数字,提供了答案。

  1%

  刘炜,明康中锦公司副总经理,分管研发。

  如果把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比喻成是冠军得主,那他则算是冠军教练。

  所以说起产品特点,刘炜如数家珍:

  首先是浓度。无需外部手动操作,氧浓度调节精度可达1%。

  为何如此追求极致?“不同病症、不同方案、不同阶段,对氧浓度的需求都不一样,”刘炜解释说,普通的墙式吸氧,氧浓度无法精准调节;明康中锦的设备,调节效果更准确、更高效、更符合临床需求。

  其次是湿度。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达100%的相对湿度。但吸入的100%湿度的空氧混合气体,在气路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冷凝水。这对于病人而言,吸入冷凝水堪称不能承受之痛。明康中锦的产品通过智能调节,既避免空氧混合气体“过湿”产生冷凝水,又能“保湿”使呼吸道的粘液纤毛清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更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最后是温度。同样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使吸入的氧气,时时接近37摄氏度的人体核心温度。通俗点来说,有效避免了吸氧变成“倒吸一口凉气”。

  高精度的氧浓度、湿度、温度,明康中锦瞄准市场需求,通过智能化方式,丰富产品功能,亮出竞争优势,最终成功领跑。

明康中锦呼吸机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20%

  听着刘炜细数产品优势,记者心中有了疑问——为何明康中锦要专注于这一细分领域?

  “最初的想法,就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进口依赖的局面,”回忆2017年,推出第一代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时,刘炜道出原委。

  当时,同类型进口设备凭借技术优势,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一台要十几万元人民币,明康中锦通过与国内顶级呼吸学科专家团队交流学习,对临床应用问题及市场分析后针对性开发和改进,突破了高精度自动空氧混合技术、智能恒温恒湿控制技术、免消毒气路技术等核心技术壁垒,打破国外进口产品技术垄断,致使进口设备的价格也相应“跳水”,降至3万到5万元。

  2020年,明康中锦第二代产品走向市场,不仅价格优势依在,高精度温湿度控制、低气阻气路设计、智能化监测及报警系统性能也实现全面超越。至此,明康中锦实现了从模仿、跟随到反超的逆袭。

  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零开始,明康中锦首先着手的是零配件供应。为了能够取得订制化的水盒、鼻塞等耗材,刘炜和团队跑了许多工厂,甚至协助工厂改造生产设备,最终打通了供应链。

  2022年,明康中锦取得了新突破。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的关键部件——涡轮,实现了自主设计。

  “50000转/分,小功率、高转速,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刘炜说,涡轮是精准控制氧气浓度、湿度、温度的核心,也是整台设备一百多个部件中的“价值担当”——约占整体的10%—20%。

  掌握住了关键部件,供应链得到了进一步夯实,扩大生产底气更足。

明康中锦研发副总经理刘炜在查看产品。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10%

  不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关键部件,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于研发。

  10%,这是明康中锦近年来保持的研发投入比例,对于一个年产值几个亿的企业来说,敢于、愿于作出如此投入,足以说明“冠军跑得快,全靠研发带。”

  然而明康中锦的研发,并不是“闭门造车”。

  刘炜向记者展示了一块牌子——湖南省智能呼吸诊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定期邀请业内专家开展会商研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改进产品,”刘炜表示。

  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高校。明康中锦还与湖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前文提到的涡轮自主设计,就是校企合作结出的“硕果”。

  刘炜直言,明康中锦的研发投入还会持续增加,“瞄准行业前沿,我们计划推出2~3个产品,继续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手记——补链要强链

  与明康中锦相识,是2020年的抗疫期间。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生产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装备的厂家,这两类装备都可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正是抗疫所急需。

  然而,当时企业的供应链50%左右在深圳、东莞。尽管长沙在全国率先吹响复工复产号角,但受制于上游供应不畅,产能难以达到需求。

  四年过去,再访明康中锦。记者发现,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搬家——60亩的新园区,即将于下个月正式投入使用。

  新园区里,一边是面积翻倍的研发中心,一边是六层的高标准生产厂房。

  涡轮等关键部件的配套,有望从研发中心中“孕育而出”,从车间中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这是长沙企业四年来快速发展的缩影,也是对强链补链的思考与实践——以供应链思维,抓住关键一环;以产业链思维,提高配套率。

  明康中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示范样板。


【作者:刘琼萍】 【编辑:舒元臻】
关键词:陈登辉 明康中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