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丨这门课,有温度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内,一群群学生围在老师周围,聆听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知识,这是湖南大学“移动”思政课堂上的场景。

  在上海交通大学南苏园的“微型洱海”旁,有这样一堂“沉浸式”思政课:退休老教授动情地为学生们讲述“治水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

  在一堂“云端”思政课上,主讲老师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17年前父亲抗击非典的影像,一张是17年后长大的孩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身影。这引发了屏幕前学生们的思考,“我能为国家、为自己的青春做些什么呢?”

  “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在福建、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多次为学生讲过思政课。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今年两会,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如何上好“大思政课”?

  “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大思政课”的“教案”。

  “大思政课”之“大”,就在于其意蕴不止在课堂内。

  发生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故事,是“大思政课”最生动、最有温度的教材。

  2020年9月,习近平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习近平勉励大家,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年轻学子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从历史和现实中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纪念馆看到文物实物、油画雕塑、实景还原等多种展示,对建党历程、建党故事、建党初心、建党精神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一位大三学生在“大思政课”中有了更深的感悟。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圳中小学开展百幅名画、百首名曲、百部名著、百部电影进校园活动。

  ——倾听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渡湘江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一次次壮烈无比的战斗故事,一批批学生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实践活动。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在浙江嘉兴南湖、在贵州遵义、在河北西柏坡……一堂堂具有广阔视野的“大思政课”正在展开。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

  经过8年的不懈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从雪域高原、戈壁沙漠,到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

  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攻坚故事就是“大思政课”的现实教材,它生动阐释了“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命题。

△青海刚察县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

  一年多前,来自全国的医疗队、医务人员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奔赴武汉共同战疫,我们用10多天时间在武汉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惊心动魄的疫情阻击战,也正是“大思政课”的现实教材。它生动地诠释: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中国人民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

  △2021年6月14日,晚霞映照下的武汉两江四岸格外美丽,吸引许多市民和游客在江边驻足欣赏。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高度重视。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侗族姑娘吴海燕,便开启了“大思政课”的“实践活动”。

  吴海燕毕业后,选择回到群山环抱之中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村官。“党中央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回到家乡,我相信自己大有可为!”这个23岁的年轻人神情笃定。

  作为村里为数不多会使用电脑的人,吴海燕每天通过网络平台“花式”推广自己的家乡以及糯米、咸鸭蛋、何首乌等村里的农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抗击疫情志愿者、一线医护人员……越来越多像吴海燕一样的年轻学子成为了这门“大思政课”的实践者。

  鲜活生动的思政课素材,正是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

  这门有温度的“大思政课”,将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思政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