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奇:当好桥梁医生,让结构更安全

  长沙晩报全媒体记者 朱华

  人物名片

  刘柳奇,湖南娄底人,现任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狠抓科技创新,战略结合实践,短短数年时间将公司年产值从不到500万元增加到4亿元,多项发明为提高桥梁质量和耐久性、保障结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故事

  和人一样,桥梁结构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也就是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望城经开区,有一家公司专门为桥梁“健康”而存在,技术水平国际先进,被称为“桥梁医生”,这就是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智桥隧”)。

  “望城,是创业者的希望之城。”来到联智桥隧大厅,“让结构更安全”六个大字映入访客眼帘。董事长刘柳奇说,这是公司的座右铭,也是全体员工行为规范和目标守则。自从2011年入驻望城经开区以来,从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检测,到发明预应力智能张拉与预应力智能压浆设备,再到“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的研发应用……湖南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短短几年间快速崛起,领跑全国。

  以问题为导向攻克桥梁预应力智能技术难关

  “技术研发是发展的核心。”谈及联智桥隧的迅猛发展,刘柳奇感慨万千。2009年,他来到联智桥隧担任董事长时,这里还只是一个年产值不到500万元的小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检测。专业出身的他明白唯有强大自身企业才能蓬勃发展,加大投入增强技术力量,提高公司检验检测的资质等级,研发并申报多项专利……一系列的举措下来,2012年,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亿元。

  以问题为导向为联智桥隧技术攻关点亮了起航灯。“过去桥梁制作中预应力张拉是由人工控制,容易产生受力不均,影响了桥梁的质量和寿命,很多桥梁因为这个原因没到设计年限就只能提前‘退役’,让我们这些老交通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就这样,刘柳奇带着团队,分别于2010、2011年发明了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和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填补了桥梁预应力智能化施工上的市场空白,获得交通部高度肯定。

  “有高速公路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刘柳奇很自豪。新的预应力智能系统,能够设置力值、时段、加载速率和持荷时间自动完成张拉,自动记录数据,大大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目前已在港珠澳大桥、中朝鸭绿江大桥等全国30个省、市、区高速项目得到推广应用,还出口到阿尔及利亚、缅甸等国家用于公路建设。公司业务从单一的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检测拓展到了桥梁安全全面防治,市场也从湖南区域推向了全国。

  刘柳奇说,联智桥隧异军突起后,受到同类企业竞相追逐,公司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团队,不曾懈怠,领跑在行业前沿,“我们的产品已经升级到了第八代,拥有国内领先的五大独特技术:BBD功能模块化设计、LzIQ智能处理技术、PID核心变频控制、GJB军用级品控技术、GPRS远程诊断技术,此外,开发了远程预应力质量远程管理及监控系统,为业主实时了解现场数据及进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不断创新打造北斗预警平台

  “人才和创新是企业生命力。”刘柳奇说,公司不惜重金聘用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及海归人士,技术研发部人员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36人,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科研经费。相应的,望城区政府也为保障这些人才生活、子女就学等提供了很多支持和便利。

  如今,除了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检测,联智桥隧的目光看得更远。“如果说做检测是找病因,那么智能张拉设备的研发是对桥梁健康的保护,今后我们将对桥隧的病因进行‘治疗’和实时监护。”刘柳奇说。

  在联智桥隧三楼,有一个北斗智能监控中心室,大屏幕上显示着湖南、贵州、甘肃、广西、四川等地的高速公路边坡、桥梁以及天然气管线项目的实时监测位移曲线图。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公司新研发的“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红线代表沉降位移,蓝线代表水平位移。这套系统的水平精度达到了2至3毫米,垂直精度达到3至5毫米。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第一时间查看系统信息并进行处理。”

  2017年12月16日14时,甘肃某高速公路施工期一处边坡的5个监测点同时发出三级预警。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及时联系该项目业主采取预处理措施,避免了边坡滑垮冲击桥梁造成人员伤亡、桥梁垮塌的重大安全隐患,挽回经济损失数千万。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如今,更是得到长沙各级政府支持,“北斗+公共安全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已经在望城着手建设,该平台将为望城区内相关设施和设备的结构安全、地灾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保驾护航。

  公司还通过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解决了钢结构桥梁虚拟预拼难题。刘柳奇介绍,钢结构桥梁一般采用分段、分体的方式进行制作,对于构件间接口的制作精度要求很高,为检测制作精度、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过去施工方都要找一个大场地预拼桥梁构件,“而我们这个技术,只要通过扫描后,就可以在电脑里面进行虚拟预拼,轻微变形都能发现,省时省力更省成本。”

  联智桥隧的不断创新,使其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人物感言

  “自从2011年进驻望城经开区以来,公司就进入了腾飞状态。员工从50多人发展到600多人,年产值从不足500万元发展到4个亿。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政府部门主动对接、上门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员工出行、子女就学等问题,让我们安心扎根此地,专心发展企业。”——刘柳奇

【作者:全媒体记者 朱华】 【编辑:曾茜】
关键词:桥梁 结构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