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长沙制造越飞越高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名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⑦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建红 李辞 王珂 周辉霞

  产业兴,则经济兴;实体旺,则经济旺。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始终把打造先进制造业作为强市之基。今天,长沙制造在全国乃至全球已声名鹊起,拥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园区有5个,规模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件件“国之重器”从长沙驶出的场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长沙的实体企业如何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指引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将从哪些方面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助力长沙在全国城市竞争中争先进位、乘风破浪?

  近日,长沙晚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名记者走基层”活动,走进我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科研部门,深切感受到了基层的科研技术人员、一线产业工人,以奋发勇为的拼劲、自主创新的钻劲和开拓进取的韧劲,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的青春风采。

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生产车间,机械设备整齐停放。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挺起制造业“脊梁”

  报告点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进挖掘机产业全方位升级”

  一线见闻

  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工厂平均每6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挖掘机,智能化、柔性化程度为行业最高。中大型挖掘机装配车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车间。

  对于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袁野来说,这个车间是他每天巡线打卡工作的地方。

  跟随他走进车间,入口处一侧超大的电子屏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字样熠熠生辉。十来米高的车间敞亮、整洁、有序,各种机器臂协同作业,产线工程师在机器间穿梭工作,整个车间充盈着满满的科技感。

  “产线上有许多智能制造的工程师。他们在各个工位工段上具体进行生产作业,维护产线的顺畅运行。作为工厂的管理者,我们通过平台数据,结合现场情况,了解产线24小时内是否有异常的状态,收集一些工位提出的改善意见,以持续优化产线的运行。”袁野说。

  日常巡线是袁野进行挖掘机研发和制造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看来,过去5年,随着全球高端市场和中国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市场对于设备的要求,从“制造”升级到“智造”,对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联重科从2014年开始做4.0产品,以智能、绿色、数字驱动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中大吨位挖掘机销量进入全国前五,畅销“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长沙,中大型挖掘机智能化装配车间是一个范例。据统计,目前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总数达1254家,上云上平台企业累计超过10万户,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27个,获评国家级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优秀场景9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能制造“长沙模式”。

  现场同期声

  袁野(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我们将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打造世界级高端装备产业高地的目标,以智能制造赋能设计和生产,推进产品高端化,以“轿车标准和极致思维”打造全球最好的挖掘机。同时将继续强化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的自主创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全球标杆。

付玲在中联重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动员大会上分享参会感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夯实制造业“根基”

  报告点击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研发更多超大型工程装备,助力大国工程建设”

  一线见闻

  秋天的中联科技园依然绿意盎然。这里是众多“大国重器”的技术发源地。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更是其中的高地。

  走进结构技术研究所所长尹莉的“格子间”里,记者见到各种关于机械、材料、结构研究方面的书籍资料,堆放在办公桌上。

  要说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窗台上摆放着的一款MINI版工程装备。“这是一款超大型起重机的缩比样件。它在那里,时时激励我要为中国工程机械做到全球领先而努力。”尹莉看起来身材娇小,言语中充满坚定的力量。

  2011年,尹莉博士毕业后进入中联重科,从事着基础、关键、前沿技术研究。“许多人问,制造业的根基是什么?我认为是技术。过去10年,长沙的工程机械领域,结构从普通钢发展到超高强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动力传动从燃油发展到锂电、氢能等多种动力;设备操作从机械化发展到‘机器人化’。”她说,正是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有力支撑着长沙工程机械行业成功研制出一大批全球之最和世界首创产品。

  “福建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就是用我们研发的履带式起重机完成的。”她指了指起重机模型说,这个项目推进的意义,不仅为该项目并网发电提供强大助力,还开辟了履带吊海上吊装新领域,为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她介绍说,中联重科针对浅滩大型风电建设的世界级难题,研发出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主动自平衡的技术,使得起重机可以根据臂架起重量进行配重的自调整,从而实现配重恒悬浮。这一技术创新可以将海上风电吊装作业对于平台作业面积的需求减少80%以上,施工安全、高效、灵活,并大大降低了海上平台建设的巨额成本。

  “跨海、跨峡谷的国家重大工程越来越多,对于施工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也越来越高,对施工装备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我们在持续关注工程装备的超大型化,研究如何创新工程装备的结构设计,让结构系统更安全更高效,让装备的臂架能伸得更长,让起重机能吊得更重,以满足核电、风电、桥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尹莉说。

  近年来,全球第一台3600吨履带起重机、全球最大平头塔机……这些“世界级”产品贴着“长沙制造”的铭牌,从湘水之畔走向五湖四海。长沙在全球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形成“智、优、新”高质量发展格局,正是因为长沙工程装备将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创新体系,嵌入到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

  现场同期声

  付玲(党的二十大代表,中联重科党委委员、副总裁、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中联重科一直以来坚持“技术是根,产品是本”的理念,将“创新”融入血脉之中。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紧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前沿技术创新,用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支撑应用技术创新,研发更多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作出贡献。

  尹莉(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结构技术研究所所长):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对扎根基础关键技术研究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我们将持续攻关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原始创新,将重点突破“单机智能化-机群智能化-智慧施工”关键技术,深入探索锂电、氢能关键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还将深化前沿技术研究,融合智能传感、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打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技术体系,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联重科中大型挖掘机智能化车间里,产线工程师正在进行紧固作业。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摄

  展开制造业“翅膀”

  报告点击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引导更多青年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线见闻

  在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里,记者随机地问一名师傅:“龙卫国国家级装调技能大师工作室怎么走?”他指着一个方向说:“就在食堂的四楼,从大厅进去,外面有一块大牌子的就是。”

  工作室有三四百个平方米,摆着一排排白色的长条桌和椅子。龙卫国介绍说:“我把工作室大部分区域用于培训,有的时候布置得像教室,有的时候像是实训室。”他最近组织了对新进员工、国外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

  “我进厂时是一名调试钳工,在师傅黄伟的指导和引导下出师的。我把学到的本领与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大吨位和超大吨位起重机调试一线工作,一干就是21年。”在这个园区,龙卫国有“全能大师”之称,承担过30余项重大新产品的调试任务,先后被推选为省党代会代表、省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

  龙卫国从“普通工人”到“全能大师”的故事,激励了许多新走上产业工人岗位的年轻人。他特别喜欢这些好学、有梦想的年轻人,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先后培养了30多名调试技术骨干和近百名客户机手。

  科技创新,关键是人。产业腾飞,人是引擎、是动力。这些年,龙卫国也发现,有的年轻人存在偏见,不乐意当产线技术工人。怎样加强技术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这个问题曾让他十分困惑。

  龙卫国说,中央宣讲团到企业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后,他找到了答案。他将改变对青年岗位的培养模式,通过增加“评价激励”等方式,引导更多青年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现场同期声

  龙卫国(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联重科调试钳工):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深入生产一线,引导广大技术工人跟党走、听党话、感党恩,凝聚新时代技术工人的力量。继续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制造全世界最好的起重机。

  未来憧憬

  “一二三四”战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过去的十年,长沙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前十。在这个过程中,众多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中联重科便是其一。

  “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感到十分振奋。”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CEO詹纯新表示,中联重科将牢记殷殷嘱托,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做标杆当示范,坚定先进制造这个主攻方向,强化技术和人才两个战略支撑,建设新数字、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产业体系,发扬“闯劲、倔劲、韧劲、钻劲”四种创业创新精神,加速打造千亿级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产业高地。


【作者:胡建红 李辞 王珂 周辉霞】 【编辑:易隽】
关键词:中联重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