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家注册企业存证数据超285万件,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全省推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伍玲 通讯员 杨晓慧)如今,知识产权的保护正呈现出数字化特征。记者25日从长沙经开区获悉,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在在全省推广运用以来,数字存证平台上的注册企业达337家,存证数据超285万件。
这个新模式的探索还要从2020年说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企业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需求——知识产权保护。”长沙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处处长喻巍向记者介绍当时的背景。
通过一番努力,省、市知识产权局与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实现共商共建,成立了湖南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长沙经开区)分中心。
这个平台的意义不言而喻。喻巍介绍,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省级公共服务资源,为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服务,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解决知识产权创造低水平重复、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等难点痛点问题。
借助平台争取更多服务资源的同时,长沙经开区也在思考将区块链技术和知识产权存证“联姻”。
经过与长沙经开区区块链企业进一步对接,长沙经开区将企业研发创新的过程和结果,都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了保护——建立了知识产权数字存证平台,形成了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
“‘前置’通俗来讲就是防范于未然。因为企业的创新成果、技术成果还没有形成确权之前,实际上是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平台存证以后,万一出现维权纠纷,我们的互联网法院可以通过平台实时采证,最终形成一个全数据可核验、全链路可信举证的模式。这样,知识产权保护就从传统的‘消极防御’变为‘积极利用’,在源头上遏制了纠纷的产生。”喻巍介绍。
一开始,园区企业有不能理解、不太认可的,但越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越是感到惊喜,比如远大科技集团、铁建重工等,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并将研发创新的过程和成果,都存证到了这个平台。
有了龙头企业带头存证,越来越多的企业信任、认可这种新模式,注册企业也越来越多,推广应用范围也从长沙拓宽至全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新模式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