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生命在应用——雨花区走好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春暖,花开。
创新雨花,正悄然绽放。
日前,“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榜单正式发布,雨花区位居第21位,是全省排名第一的区县。
雨花区强势上榜,且在去年的基础上进阶2个名次,充分展露在科技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的创新水平。构建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氛围……雨花区在长沙市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中走在前列,为“强省会”战略贡献第一区力量。
支撑进阶名次的,是一串串鲜活的跳跃的数据:
2021年,雨花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近90%;
反映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超过159.39亿元,同比增长188.55%,稳居全省区县第一;
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78家,居长沙中心城区第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409家,同比增长88.48%;
省级以上研发及创新创业服务业服务平台数量58个,同比增长26.09%;
……
没有国家级园区,没有“双一流”高校,雨花科技创新如何突围?如何做大、做强、做优?底气和信心来自哪里?
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
——从第一区迈向第一强区的发展基因
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第一个迈上2000亿元台阶,达到2193亿元,城区高质量发展排名全国百强区第15位,位居中部六省城区第一……雨花区用一个个“第一”,展现拔节生长的姿态。从第一区迈向第一强区,“创新”是关键驱动力。近年来,雨花区将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绘好政策“蓝图”,闯关蹚路。雨花区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同时,着力破除制度“藩篱”,为科技创新铺设“高架桥”,出台《雨花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植奖励办法(试行)》等,对企业加大扶植奖励力度;设立区科创发展基金,探索创投模式,近3年通过平台公司对可孚医疗、纳睿达、申亿五金等加大投资;率全省之先发起成立首支1亿元规模的长株潭科创基金,去年引导46家银行机构向驻园329家企业授信49.17亿元。
培育平台“土壤”,筑巢引凤。成立“中国(雨花)创新设计战略联盟”,企业、院所等在这里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打造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开展跨区域技术联合攻关,打通科技创新资源渠道。目前共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72个。金屏科创小镇、中国油茶科创谷、东塘工程设计科技智谷等平台也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打造人才“高地”,凝神聚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雨花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凝聚创新的巨大能量。近年来,共认定“高精尖”人才2名、高层次人才86名,其中紧缺急需人才20名。雨花经开区通过建设党员之家、园区书屋,建设600套“人才家园”公寓等,让创新人才在雨花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发展安心。自贸雨花区块出台“自贸区骨干人才政策”,赋权企业自主认定人才,已申报高层次人才1人、骨干人才14人。依托中机国际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高层次技术和科创人才培育;依托晓光工匠学院,与省内28所院校建立产教融合关系,近年来为全省主导产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育服务超20000人次。
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
——雨花创新的生命在应用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应用是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雨花区深谙此道。近年来,雨花区坚持应用牵引、应用导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把创新成果引入各类应用场景;另一方面,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在创新的驱动下,深耕“一主一特”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20%,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23%,比亚迪、长步道、可孚医疗等企业持续壮大,创新成果应用效能肉眼可见。
依托设计院所,为“两个链条”搭好桥梁。设计院所除了自身产生科技成果之外,也是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重要环节。雨花区内有省、市级设计院所15家,在长全国知名的设计研究院所主要集中在雨花区:中南院是首批设计综合甲级资质单位,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是国家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标杆企业;中机国际以市场和工程需求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致力于打造“研发—设计—总包”三位一体模式,累计完成两万余项国内外工程设计,取得500余项科研成果……
突出主导产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应用场景。以中建五局、五矿二十三冶等企业为龙头的建筑行业,持续带动本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建五局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达 50亿元,“十三五”期间完成科技成果鉴定37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项为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上百亿元,占雨花区全年的66%以上。人工智能(含传感器)产业引进培育形成产业集群,一大批“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长步道自主研发、全球首创1.5亿像素光刻机镜头;大族激光自主研发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可孚医疗攻关突破红外热电堆传感器卡脖子技术。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与重点院校合作,大族激光、长步道、申亿分别与湖南大学、德国胡芬巴赫院士团队合作成立研究院。
强化制度创新,为成果应用开辟“快车道”。在中机国际建立了全省首个落户区县级单位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方便企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能,2021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477份,累计登记技术合同额177亿余元。支持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参与辖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活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促进区内企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每年组织区内100余家企业参加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实现签约项目数十个,为科研团队提供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新出台的扶植奖励办法,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服务奖励项目,进一步释放技术交易市场活力。
乘着东风再出发
——在赶超跨越中奋力向全国创新十强区迈进
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只有“催战鼓”;没有“暂停键”,只有“快进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雨花区将及时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激发创新潜能和市场活力,在奔涌的创新大潮中永立潮头,破浪前行。
“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专章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明确提出要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省委也将深入推进“七大计划”,使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等。市委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力争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所有这些,都为雨花创新发展提供了战略机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前全国创新十强区为雨花创新发展明确方向。对比先进,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深圳市南山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央智力区;广州市天河区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杭州市余杭区举全区之力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武汉市洪山区要高质量建设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等等。雨花区对标前十强,目标更明确,必会扬长补短,奋起直追。
“蓝图已擘画,奋进正当时”。雨花区正努力争创全国科技创新十强区,将立足雨花科创资源,打造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主平台,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平均增速、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每万人专利拥有量等都将大幅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氛围、创新生态、创新文化、创新效能都将全面优化。
创新雨花
正阔步向前
……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