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新居,雨花区首个“四原重建”危房改造项目交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游)1月26日,大年二十七,位于雨花区东塘街道芙蓉南路社区的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2号宿舍楼在历经数月重建后,迎来交房时刻。领一把新居钥匙,拍一张新房合影,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了新房,20户居民喜迁新居。
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家属区2号宿舍楼,居民们已早早来到现场,眼中满是期待与喜悦。“来,大家靠拢一点,笑一个!”在摄影师王槟源的指挥下,居民们纷纷在宿舍楼下合影留念。
交房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为居民办理手续,社区还准备了装着对联福字的新春大礼包,交付钥匙的同时送上一份新春的喜悦。芙蓉南路党总支书记熊瑛介绍:“为了让居民顺顺利利拿到钥匙,我们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就是希望大家能开开心心收房过年。”
“盼了这么久,终于能住上新房了,这年过得心里踏实!”76岁的陈良燕老人特意带着儿子和孙女前来收房。尽管儿子早已在河西购置了房产,但这所老房子承载着一家人几十年的珍贵记忆,对她而言意义非凡。拿到新钥匙的那一刻,她难掩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领着记者参观新房。迈入新居,宽敞明亮的客厅、视野开阔的大阳台,还有充足的采光,每一处细节都让她赞不绝口:“这次重建,户型设计优化得太好了,住起来肯定更舒服。装修公司已经定好了,年后就开工!”
这栋建于1979年的5层宿舍楼,因岁月侵蚀,在2022年被鉴定为D级危房,地基沉降、墙体承重不佳等问题,曾让居民们提心吊胆。
芙蓉南路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协商议事、共建共治为依托,借助“小巷回声”居民议事会平台,组织福利院、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多方协商,几轮探讨,权衡利弊后居民们最终一致决定原址重建。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总务科副科长吴洋自己是业主,也是议事会成员,他介绍:“按前期测算,新房建安成本每平方米295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配套1050元每平方米,居民需承担1900元每平方米。按宿舍楼平均建筑面积50多平方米算,户均下来出资10万元左右就能住新房子。”
如今,崭新的楼房坚固又美观,户型也经过重新设计优化,增加了阳台和客厅面积,居住舒适度大大提升。
老宿舍楼的“华丽蜕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与全方位支持。作为雨花区首个采用 “四原重建” 模式(即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使用性质)实施的危房重建项目,自启动之初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市区两级资规、住建、人居环境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主动作为,专门为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简化了繁琐的报批报建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2024年7月31日房屋拆除倒地,到2025年1月26日建成交房,仅仅历时6个月,这在全市危房重建项目中都算是很快的了。”雨花区城市人居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贤俊介绍,为了让居民们能够更快住进新家,该局全程跟踪指导服务,从项目启动前期的政策宣讲、组织居民代表赴兄弟区县类似项目实地考察学习,到改造过程中实时联动各部门召开调度会,及时破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将该项目纳入中央、省、市城镇国有土地危房改造年度计划,争取到奖补资金,有效减轻了房屋产权人的经济负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