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湾里屋场:被“老种子”改变的新屋场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一颗“老种子”,深刻改变了湾里屋场的面貌,乃至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如今,屋场周边流转的上千亩土地,种上了老种子蔬菜、水稻。前不久,湖南首家老种子博物馆也在此开馆了。
建筑设计师回乡鼓捣“老种子”
这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屋场, 位于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有130户家庭500多人居住在此,90%以上的户主姓于。
“70后”于建起原本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建筑设计师,因为对于“老种子”的执念,5年前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
转型来源于某一刻的强烈感触。外出求学、工作多年后,有一次回家吃母亲种的丝瓜,他觉得特别好吃,就是儿时的味道。“留得葫芦子,不怕无水瓢;一根丝瓜种,种出一亩瓜。”于建起记得,小时候家里种的丝瓜老了后,父母将种子从瓜瓤里取出来,留待来年栽种,而瓜瓤则用来洗碗。
他特意做了走访,发现在田多地广的浏阳,农民种植的老种子占比不到5%,即便在边远山区,“自留种”都被更适合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杂交品种取代了。
2015年8月,于建起开始到省内外搜集老种子。这几年,他不仅跑了湖南上百个县市区,还到过湖北、新疆、贵州和云南等地,收集了800多种老种子。有一次,在贵州安顺待了一个月,跑了30多个村庄,听说有个偏远瑶寨种有传承200多年的蔬菜品种,他连夜驱车前往,并徒步数公里,终于找到了高山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老种子。
“老种子要推广给农民种植,才能真正保护和恢复。”于建起拿出所有积蓄,回到湾里屋场,发起成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
老种子蔬菜去年卖出500多万元
如今,湾里屋场的老种子博览园内,200多亩蔬菜地里,种了辣椒、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数十种当季蔬菜,全是老种子育苗。
“我们不搭大棚,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于建起说,湾里屋场配套建设了新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粪便、有机质垃圾进行生物发酵后转化成有机液态肥,然后浇灌到地里。
老种子种出来的蔬菜产量并不低。记者在黄瓜地里看到,这里的黄瓜虽然比市面上的黄瓜要短一点,但个头更粗壮。“今年两季黄瓜摘下来,亩产有1万斤,最高卖到8元每斤。”于建起说,200多亩老种子蔬菜去年销售收入500多万元,有配送到长沙城区的,也有来屋场现场采摘的。
“现在周边农户都来找我们要老种子。”于建起说,游客喜欢吃,农民愿意种,老种子在当地又逐渐流行起来。
令当地居民惊喜的是,因为推广绿色种植模式,湾里屋场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水渠越来越清,野生小鱼、甲鱼、泥蛙越来越多,偶尔还有麂子、狗獾子出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建起正好接到一通电话,说地里的玉米被狗獾子掰走不少,惊讶过后他还有些开心。
“老种子”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老种子”给湾里屋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活力。2017年,财政部确定在浏阳市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国家级试点,永安镇的湾里片和官渡镇的中州片联合申报成功,其中以湾里屋场为主体的“童话湾里”功能区就突出了“老种子博览园”特色。
“建设集老种子保护繁育、生产示范、科普教育、主题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文旅体验基地。”永安镇党委书记陈训武表示,湾里屋场是浏阳首批美丽屋场之一,田园综合体的落户让这里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可以实现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 “三产融合”。
现在,合作社利用自己种植的老种子水稻、玉米、高粱、油菜、红薯等作物,进行酿酒、榨油、加工,年产值已超过100万元。
与此同时,村集体和合作社顺势成立了湾里屋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与农户合作推出民宿项目。村级负责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旅游公司负责房间统一设计、软装以及客源,最后经营收入所得按照1︰3︰6的比例进行分成,“农户得60%,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五一和端午小长假,5间客房都住满了。”村民宋舒去年把自家新建的三层楼房和庭院精心装修一番,改造成了漂亮的民宿,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1000多元。
像这样的民宿,在小小的湾里屋场,如今已有13家。“我嫁到湾里屋场十多年,真的是看着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舒感慨道,如今家家都有小庭院,屋场更像一个大花园,“城里人来游玩,都说羡慕我们。”
据了解,“老种子”给当地农民在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光合作社和旅游公司长期用工就有近百人,每年发放工资200多万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