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 ?
“理想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一种理想期待值,即:一个人他认为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现实自我”是指个人目前的实际水平或真实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往往青少年许多痛苦的主要来源。
1.心理自测
从理想自我、个性品质、现实自我(真实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两者的分数差等几个方面来给以下内容打分:为人诚实、接受批评、感情的表达和交流、责任心、自信,接纳自我的缺陷、宽容,接受、信任他人、付出关爱的能力、倾听和交友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满意度、处理冲突事件的应变力、受人冤枉时的承受力、调解与同学纠纷的能力、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到他人信任与尊重。
通过的评分可以了解“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例如,你希望你能完全接受别人的批评,“理想自我”打7分;但事实上你一听到别人的批评就心烦意乱,你越不能接受批评,你的“现实自我”的分数就越低,完全不能接受批评就只能记一分,这样你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差就是6分,其它的各项也依此类推。
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分析中可初步发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两者的分数差越大,心理烦恼就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及时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轻松自如。
2. 减少痛苦的秘诀:在于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存在一些可以逾越或者某些不可以逾越的鸿沟,“心高手低”这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少年一般对自己的期待值很高,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他们自然就会有一种挫败和失落感。而这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越大,人们就会越感到痛苦。
卡莱尔说过:“人生的要旨是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之事,而不是把眼睛盯在远处朦胧之物上”。因此,减少这种痛苦的可能性在于科学地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即:其一是采取积极手段,提高“现实自我”的学习与生活能力,以缩短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其二是降低“理想自我”的过分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目标计划和客观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与“现实自我”的和谐。
虽然此二者均能减轻心理痛苦,但我们更提倡前者,即提高自我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方向持续不懈的努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当然,适当降低对自我的过分苛求也是减轻心理痛苦的有效途径。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