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次生灾害”,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链区块链

  身边有家长抱怨,自家孩子三年时间,零零碎碎上了近一年的网课。如今,国务院已发布关于防疫的新规定,其中的第十条:“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但在关心孩子们的网课效果、学习成绩的时候,我们格外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习惯和情绪等是否有异常

  大规模暂停社会活动造成了社会隔离,2021年11月份在新华社帮助下,调查了三十多万中国的中小学生,发现心理问题的伤害上升很多。尤其是在疫情后时代的孩子们出现了‘四无’——

  第一,学习无动力,没有家长和老师逼着孩子们就不爱读书。

  第二,对真实世界无兴趣,沉迷于游戏、各种社交媒体,对真实的人和事情没有兴趣。

  第三,社交无能力。

  第四,最后,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表现密切相关。孩子抑郁了,当下环境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今天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父母能有所借鉴。

  1、父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情绪稳定

  疫情期间,很多大人都容易心浮气躁,抱怨连连。其实孩子的内心最为敏感,家长的情绪状态会不自觉地影响到孩子。当父母情绪绷不住,孩子情绪也不稳定时,亲子矛盾也必然会激化。如果家长都不能保持乐观积极,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无效的。

  2、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了解除了学业之外,竟然寥寥无几。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一些学习以外的有趣话题。比如“世界杯来了,你看好哪支球队呀?”“最近班上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等等。慢慢地,孩子会放下内心的抵触情绪,跟家长敞开心扉。

  3、多陪孩子运动

  长期居家,单调又枯燥,孩子情绪无处宣泄,心理问题也会增多。人体内有三种关于“快乐”的物质,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到快乐、保持学习效率,血清素可以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内啡肽可以可以使人乐观积极、提高幸福感。这三种让人快乐的物质,都能被一定强度的运动激活。所以家长每天最好保证孩子有一个小时的活动量。

  4、丰富学习以外的乐趣

  居家上课,孩子的世界除了学习之外,基本没啥新鲜的色彩。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和朋友保持联系。一定的社交接触不仅能在生理上帮助孩子身体调节压力源,还能驱散孤独。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编辑:余燕婉】
关键词:心理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