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后的我们 | 第21个中国记者节特别策划
日复一日,见字如面,相约;
年复一年,新闻讲述,相见。
今天的我们,向着主战场挺进!
新闻背后的我们,只有责任与担当:
记录温暖与成长、书写进步与变革、探寻真相与事实、守卫正义与公平。
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个坚定脚步的背后,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
也许你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我们一直都会在你的身旁。
记者,让我们一路向上,活成最美好的模样。
从最初铅字印刷的报纸,到如今的报、网、端、微全媒体阅读,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记者的初心和使命照亮远方,时代的命题是我们挺进的方向。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今天是第21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来一次“文字之约”,把镜头留给自己,读懂新时代长沙晚报人的初心与坚守。
凌晴:一字一句码出“青春之城”
凌晴,2016年加入长沙晚报,现任时政新闻部记者、副主任。新闻代表作品有《青春之城》。
如果说,日常熬夜写稿是一场自我搏击,那完成封面特稿就像必须撑完的整个赛季,有着集体与个人的智慧碰撞,体力与脑力的消磨较量。以去年9月参与采写《青春之城》为例,全程走心,虐心,还有暖心。
接到这个选题,你瞬间就会被“击中”。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论哪家媒体,都使出浑身解数推出了海量报道。如何立起一座定海神针?报社编委会一直在深度思考,酝酿以封面特稿形式,充分释放报道张力,让主题报道更深、更透、更强势。
这块守正创新的试验田,就是《青春之城》。报社提前一个月谋划,包括我在内,一支集结了时政、经济、区县多部门力量的“青城小分队”脚踏风火轮上线,碰头碰撞、线上探讨,成稿合稿、反复打磨。大家以一种渴求而苛求的态度投入其中,每一个起承转合,每一处细节表达,都凝结着集体创作的辛劳与智慧。最终,以万字长文的超大容量,一字一句码出一座“青春之城”。
有人说,读长沙晚报封面特稿,是号准长沙脉搏的捷径。很荣幸,我多次参与集体创作,在“虐并快乐”中,感受到了一家党报在创新中主动作为、在突破中有所坚守的具象化的“四力”。
我的记者初心
在场并记录。
亲们眼中的我
你始终保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每当有重大报道任务总是有心、走心。报纸端的深度与移动端的生动,在你的作品中相互辉映,璀璨夺目。
——同事苏毅
吴鑫矾: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
吴鑫矾,2012年加入长沙晚报,现任经济新闻部记者、副主任。新闻代表作品有《轻型突围驶向蓝海》,获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每年春运是跑交通线的记者最忙的时候。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白天跑、晚上检修,我也是忙完白天采访,凌晨还在一线体验,揭秘春运一线不为人知的凌晨故事。
2019年,“复兴号”首次投入春运。春运高峰的一天晚上11时,我和摄影记者来到长沙动车运用所,先跟随检修人员钻进仅一人高的地沟里,后又跟着爬上列车车厢顶部,体验检修作业。凌晨3时,我们乘坐检修好的列车来到停车场,爬上70米高空俯拍,迎着逼人的寒气反复拍摄了一个多小时,只为挑出一张让人满意的照片。
在冬夜荒无人烟的高铁铁轨上,我口咬着手机当电筒,记录高铁接触网工检修、维护高铁接触网;在能见度不足2米、地下38米深的隧道里,依靠头灯来回8公里,只为记录下维护人员对轨道电路、信号机、电缆箱盒等设备检修的全过程。这一切,只想把新闻背后的真相和故事,多方位深层次地展现给你。
作为一名记者,只有开始那一天,没有结束那一刻。这样的凌晨故事,未完待续……
我的记者初心
到新闻现场去,用所见、所闻、所思,真实、准确、客观地讲好故事。
亲们眼中的我
讲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生活。——家人
张禹:车尾的行李箱里藏着愿望
张禹,2000年加入长沙晚报,现任区县新闻中心记者、宁乡市全媒体工作部主任。新闻代表作品有《“沩”有源头活水来》。
我的车尾厢总是放着一个行李箱。我的新闻阵地在宁乡,宁乡地形东西狭长,31个省定贫困村、5.7万贫困户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不少采访地点山高路远,来回车程动辄四五个小时。我开车到乡镇、山村抓新闻,行李箱里带着几套衣裤和洗漱用品,随时可在当地投宿,方便第二天接着采访。就这样,我跑遍了宁乡29个乡镇(街道),走进了每一个省定贫困村,撰写编辑相关新闻报道超过300篇。
今年打响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我的新闻报道就像一支嘹亮的集结号,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帮助贫困户拓展农产品销路,鼓舞脱贫致富的必胜信心。在“全国扶贫日”前一天,我经过3个月的策划采访,经历了车辆爆胎、脚踝扭伤等困难,行程5000多公里,倾力推出“为了庄严的承诺——一线报告·宁乡篇”8个整版报道,图文并茂,气势如虹。
我每年奔波在宁乡的乡镇村落,行程两三万公里。因为行李箱里藏着的愿望,就是能够助力宁乡人民“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而我,早将宁乡当故乡。
我的记者初心
缘于对文字的爱好,我从金融白领转身新闻记者,理想和快乐一路同行。
亲们眼中的我
事业是你的风帆,家庭是你的港湾。——妻子胡佳庆
伍玲:复工复产我在现场
伍玲,2016年加入长沙晚报,现任园区新闻部记者、副主任,园区事业部副总监。新闻代表作品有《手持“四板斧” 三一集团年销售破千亿元》。
作为一名产经记者,不是在去园区企业采访的路上,就是在通宵熬夜写稿的电脑桌前。企业家、产业工人,是我稿件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今年2月5日,三一重工率先复工复产。当时,疫情肆虐,风险犹在,我要不要选择电话采访?但新闻是要直击现场。我全副武装后来到三一重工长沙产业园门口。保安给我量体温和消毒,也给车门把手喷洒了消毒液,我心里顿时感觉安全了许多。进入车间发现,车间里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每个参与复工复产仪式的人员,脸上被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站位间距都在1米以上。现场,我还遇见了来自中南智能的团队,了解到三一重工正在打造“灯塔工厂”,他们正给18号厂房组装和调试自动转盘焊接机。我将这一切所见所闻,采写成《三一重工复产探访记》,有现场、有细节、有故事。如果没有去现场,这些现场、细节断然无法获取,稿子也会生硬单薄,无生气。
之后一个月,我又陆续去了山河智能、铁建重工、康通电子等企业,走进索恩格汽车二期、芒果马栏山广场等项目建设现场,真实地传递出长沙复工复产的底气和信心。
我的记者初心
新闻求真,做人求实。
亲们眼中的我
一个既可以晚上写稿12个小时,也可以白天睡觉12个小时的人。——妻子孙晓
彭放:逆行记录战疫勇士
彭放,2003年入职长沙晚报,现任医卫新闻部记者、健康事业部副总监。代表作有《深夜挨户敲门寻找 救下昏迷夫妇》,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今年3月,《一名长沙记者的57天战“疫”日记》在朋友圈走红,这是我从报道长沙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开始写下的工作日记。很多人看到日记问我,在疫情期间最难忘的报道是哪一篇?当然是《十七勇士》。
“十七勇士”写的是第一批进驻长沙定点救治医院的17位白衣战士。确定选题是在2月下旬,采访却并不顺利。当时17位勇士在隔离病房奋战20多天后,经过短暂的隔离休整,又写下请战书,大部分人已经重返战场。
“我可以进隔离病房!”我没有犹豫。医院表示:“为了一条稿子,进隔离病房?风险太大了!”
经过多次沟通,我虽然没能进入隔离病房,但9位医护人员在休息时间接受了我的当面采访,我又对其他8位医护人员一一进行了电话采访。最终万字特稿《十七勇士》在3月9日头版头条刊发,在掌上长沙的阅读量迅速超过50万。
为了记录逆行的白衣天使,我每天都在逆行。赶往定点救治医院采访出院患者,奔赴高铁站采访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去现场,不仅是记者特有的仪式感,更是寻找信息增量的必修课。
我的记者初心
采有温度的新闻,做有情怀的记者。
亲们眼中的我
最难约的就是你,有时不能理解你,有时又羡慕你。
——闺蜜小彤
贺黎黎:精雕细琢方有精品
贺黎黎,2009年进入长沙晚报,现任编辑出版部责任编辑。编辑代表作品有封面大型特稿《非常9+1》。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沉下心改文章,乐做锦上添花人。
新近编辑见报的《非常9+1》,写的是长沙市26年来把龙山县当成长沙的一个县来对口帮扶这一宏大主题,既是特稿,也是精品。我接手编辑时一看标题就倍感兴奋。浏览16000多字的初稿,感觉记者几次赴龙山深入调查,采访扎实,材料翔实,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记者几经修改打磨,但我从编辑眼光看这篇稿件还可优化。先从梳理结构入手,根据逻辑顺序,将稿件整合成六个部分;把稿件中间两部分合并,因为都是写扶贫干部的故事。经过梳理,稿件脉络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并“瘦身”约3000字。之后,经过一番脑洞大开,最终提炼出“结缘”“强基”“造血”“接力”“扎根”“逐梦”六个关键词,修改了小标题,不仅简洁有力,而且逻辑顺畅。剩下的工作自然就是文字把关,小到标点字词,大到地名、人名、政治差错,我反复核实,一一排险,确保零差错。
经过两天精雕细琢后,看到这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我内心无比愉悦和享受。
我的记者初心
把真相还归公众。
亲们眼中的我
看到你捧回那么多荣誉,我很自豪!看到你因长年熬夜而发黄的脸色,我又很心疼!——母亲邹巧芸
黄启晴:脚上有泥土,镜头里有惊喜
黄启晴,2016年加入长沙晚报,现任掌上长沙视频部摄影记者。新闻代表作品有《24小时坚守,铺出生命防护线》。
今年,我几次赶赴龙山县采访对口帮扶,采制了《爱的开箱照》《龙山扶贫列传》等反映脱贫攻坚的系列融媒体作品。
“叔叔能帮我拍个照片吗?”6月29日,我来到龙山县里耶镇岩冲民族小学采访,读一年级的彭雅欣拉了拉我的衣角,想让我给她拍张照片。“拍照要发给爸爸妈妈吗?”她回答:“不是,发给长沙的叔叔阿姨。”
原来就在几天前,长沙晚报发起了“微心愿”网络公益行动,三天就募集近10万元爱心物资,为里耶镇小朋友圆梦。彭雅欣口中的叔叔阿姨,就是那些爱心网友。于是,我与老师商量,要不给每个圆了心愿的孩子都拍个照,以开箱照的形式为孩子们拍摄一张肖像照片,向这些爱心捐赠物品背后的网友们致谢,于是《爱的开箱照》便这样产生了。
工作中的惊喜还有很多,比如:我在会场碰到了女博士在靛房种羊肚菌,在吃饭时聊到了从上海回到烈坝村的90后村支书,看朋友圈找到了坐在轮椅上为乡亲们带货的姐妹花……
其实,只要脚上有泥土,镜头里总会有令人意外的惊喜。不是吗?
我的记者初心
把热爱当做工作,是很幸运的事情。
亲们眼中的我
没有对象的原因是工作太忙,其次是经常风吹日晒让长相着急了。 ——父母
王聘:为了一个新产品,脑洞开到天际
王聘,从事新闻工作9年,现任掌上长沙采编部美术编辑、副主任。代表作有新闻绘本《人民功臣甘厚美:传奇老兵是怎样炼成的》,获湖南新闻奖三等奖。
从巴黎到长沙,学着平面设计揣着新闻理想的“海龟”,变身不断尝试创新实践的后浪美编的我认为,每一个新媒体产品都是内容+开发+包装,而给受众最关键的第一印象就是视觉包装,美编便是产品的视觉包装工。
2019年8月,浏阳籍老兵甘厚美的事迹经长沙晚报发掘报道后,我迅速与责编商量用新闻绘本进行二次创作。两天时间里,我集中火力在电脑前反复琢磨文字,拎出时间轴和典型事例,将文字转化成画面,最终形成了一幅融合真实照片和手绘画面的长卷,在视觉上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民功臣。为了打造常态化下更精美的视觉产品,我周末加班成了日常,常常等到孩子走到电脑边抱怨肚子饿了,我才匆匆煮一碗面条端给他。
作为新媒体美编,不仅要面对责编的文案,还要考虑技术的后续开发难度,面对每一个产品都需要时时保持工作力满格、想象力丰富,脑洞开到天际,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与沟通能力UP UP,还要具备不会落伍的审美品位与不会疲倦和发现美的眼睛。
我的记者初心
总有一些事等着去尝试。
亲们眼中的我
只记得抱着电脑拿着手绘板,却忘了投喂我这只“小神兽”的不吃饭妈妈。
——苜
相关链接>>新闻绘本丨今天,有群特别的“打工人”过节了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