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相链区块链

  张高阳 周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有效结合点,在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具备先天优势和基础性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校应勇担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前沿技术攻关、营造创新文化氛围,全面系统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夯实融合发展的“人才底座”。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是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要求,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衔接、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建设,整合或淘汰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专业。二是促进交叉融合发展。以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提质增效。例如,湖南工商大学提出“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办学新理念,构建“学院小交叉、学校大交叉”的学科新格局,打造“数智+”“绿色+”“人工智能+”的教育新品牌,推动人才培养实现大改革、大转型、大发展。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院士班、卓越班、实验班等特色班建设的超常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融合成效良好、创新能力突出,能够推动甚至引领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强化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撑”。高校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所研发的前沿技术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汇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整合存量专业人才、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组建一支高水平文化和科技融合型科研队伍,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增强技术攻关能力。二是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长期深耕、协同创新的良好载体。譬如,湖南工商大学牵头建设的湘江实验室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科技部署,是湖南省“4+4科创工程”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领域,专门设立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三是推动有组织科研攻关。整合教育、科技、人才及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针对现实需求研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智技术,精准赋能、创新表达、全媒呈现、全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产出融合发展的“创新硕果”。高校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孵化地,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有利于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潜能,创造更多精彩纷呈的、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产品。一是开展创新文化宣传。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精心策划宣传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典型人物、优秀成果、校园活动、社会影响等,鼓励和动员师生投身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与实践。二是组织创新文化活动。打造校园科技文化节,举办文化和科技融合主题讲座、报告会、培训班、学术沙龙、创新大赛、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动。比如,湖南工商大学、湘江实验室联合举办“面向2035·融创未来”科技文化博览会,通过开展院士大讲堂、人工智能主题科技展、“元创未来II”AI+设计艺术作品展等25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精彩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科创氛围。三是推动创新产品开发。与文创产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对创新产品进行培育孵化、转化应用、传播推广,推动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焕发生机活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研究员、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作者:张高阳 周向】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