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中非数字贸易技能型人才培养

相链区块链

  鲁琦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经贸合作,人才先行。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当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实习实践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系统推进培养适应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趋势、服务中非贸易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数字贸易人才。

  一、以岗定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数字化与数字贸易是当今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外贸企业应深度分析企业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整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调研,笔者发现,企业对于从事对非数字贸易的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熟悉有关非洲国家人文地理、法律法规等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中非文化差异,掌握扎实外语技能,能够与客户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其次,熟悉数字贸易规则及平台运营与管理;三是具备利用数据分析软件、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目标市场调研、精准营销与决策的能力。

  二、对标对表,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对照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企对接深度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锚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外语+专业+产业,理论+实务+综合”的课程体系。将平台数据化运营推广、数字媒体营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字展会展销、数字贸易结算等技能跟外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内容整合,开展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数字贸易技能训练相融合,以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以数字贸易技能训练作为语言学习的内容载体,以校企合作真实项目作为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以此夯实语言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

  三、因材施教,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多维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引入中非贸易实际案例,设计模块化课程。理实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关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有效互动。通过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依托数字贸易学院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基地、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根据教学内容,建设颗粒化、多模态、可交互的数字教学资源。通过专企对接,开发或引进基于数字贸易的情境化、可拓展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开展教学。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相结合,将模拟场景、虚拟场景、真实场景联通,搭建多元立体学习空间。校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助力数字贸易技能人才的培养。

  四、双向互动,拓宽实践实习渠道

  “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引进来”即校企共建数字贸易学院,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数字贸易环境下,充分利用校内场地、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优势将企业引进来,提供真实的数字贸易项目、校企双师指导,学生通过线上贸易平台操练技能。“走出去”即在校内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校外实习,融入真实工作环境,体验企业文化,实地了解产品制作、包装、运输、展销与报关报检等流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实践机会,拓宽实习实践渠道。

  五、伴企出海,深化中非合作交流

  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等平台,携手合作企业将产品与服务走向非洲,将非洲好物带到中国。与此同时,加强与非洲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鲁班工坊”等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的方式,加强中非教育交流、人文交流,促进学生熟悉和了解非洲国家的民族特色、文化特点、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作者:鲁琦】 【编辑:肖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