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我的城丨高技能人才共同见证“工程机械之都”从一无所有到走向世界
编者按
只有关键领域的人才供给不“掉链子”,发展才能不被“卡脖子”。一直以来,长沙聚焦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产业链聚才、创新链聚才、人才链聚才,精准发力引育人才。截至去年年底,长沙先进计算产业链认定高层次人才289人,汽车产业链认定128人,工程机械领域认定125人……数据证明,长沙市已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广泛分布在营收增速靠前的各条产业链上,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呈现正相关,人才正与城市共成长。
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推动长沙22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长沙晚报联合长沙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继续开设“我的梦想我的城”专栏,坚持以城市为依托、以时代为背景、以成长为主线、以创业为焦点,宣传好高层次人才在长沙兴业安居的励志故事,全景展现长沙真心实意抛出“橄榄枝”、真金白银种下“梧桐树”、真抓实干当好“后勤部”的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作实践。
陈添明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专家、工程车辆事业部泵送公司总经理,被三一集团授予“三一人物”称号,湖南省技术创新先进个人。曾主持开发多型号泵车,其主持开发的48米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荣获第八届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
龙卫国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调试钳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长沙C类高层次人才。先后担任40余项破全球纪录新产品的调试第一负责人,先后为公司培养200多名专业人才。
郝鹏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挖研究院总工,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长沙D类高层次人才。曾与团队多次获得公司创新标兵、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奖励,累计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静
近日,行业热播剧《麓山之歌》高评收官。这部电视剧从采风到拍摄均在湖南完成,剧情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为代表的湖南装备制造业从低谷走向顶峰的故事为原型,呈现了工人工匠的蓬勃力量,展现了大国重工的时代风貌。
工程机械是长沙首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有4家坐落长沙,他们当中不仅有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更是创造了多个全球之最。十多年来,“工程机械之都”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的背后,是长沙坚持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是高技能人才坚持攻坚克难不断求新、求变。
打破标准 “中国造”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3年,陈添明正式入职三一重工,这一年三一的56米泵车成为亚洲最长臂架泵车;2003年,一次重组让原本在浦沅集团工作的龙卫国,成为了中联重科的一名调试钳工;2003年,硕士研究生郝鹏到中南大学读博士,师从山河智能创始人何清华教授。
2003年,3个年轻小伙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却在差不多的时间节点,与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结下了长久的缘分。
“刚入行的时候接触的工程机械国产品牌非常少,不仅产品是国外的,行业标准也是国外的。”在陈添明看来,遥远的“天花板”仿佛不可逾越,但2003年三一自主研发造出了国产第一台臂架56米泵车,让他心潮澎湃起来,“打破心理防线,打破标准创新,中国造没有什么不可以。”
郝鹏也是在那个时候萌发了为长沙工程机械增光添彩的念头。“当时读博选择师从何老师,就是因为纯理论研究非我所向,我更加倾向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读博后,郝鹏迎来了第一次出国的机会,参加德国宝马展。
展会上,国外品牌的展台面积大、产品数量多、技术含量高,让郝鹏大开眼界。相比之下,中国展区面积特别小,在国内已经十分领先的产品在精细化程度等方面还是难免被比下去。“看到了差距,也很受触动。”郝鹏说,那一刻自己才略微理解何老师放弃优渥生活中年创业的选择。
所以,博士毕业以后,郝鹏并没有像很多同学那样进入外企,而是留在山河智能从事产品研发。这一留就是20年。
“在国外品牌占领市场的年代,不仅要打开国内市场,还要在国外市场撕开一个‘口子’,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山河智能选择了差异化发展。”在山河智能20年,公司的先导式创新理念深深植入郝鹏的骨髓。所谓先导式创新,就是从市场入手领悟客户需求,研发出解决客户痛点的产品。
为了了解客户需求,郝鹏坚持走进矿山亲身体验挖掘机的工作环境,到一线掌握一手数据。“想让挖掘机更节能,就必须熟悉挖掘机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工人的操作习惯。”郝鹏把产品分解为四个循环,每个循环分解为具体动作,通过计算每个环节的能量损失,进一步理清能量分配的最优逻辑。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劲头,郝鹏和他的团队在矿挖轻量化节能方面跨出了一大步。
专注创新 长沙工程机械逆势上扬
20年一路走来,陈添明、龙卫国、郝鹏都从2003年初入职场的年轻小伙,成为各自公司的技术带头人。
他们,推动了一些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从被“卡脖子”“撤梯子”到自立自强、自主可控,实现了市场上的机器产品从“洋品牌”控场到民族品牌林立,见证了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从一无所有到走向世界……
“有时候技术创新,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陈添明还记得,十多年前,三一重工泵车的臂架越做越长、重量也越来越大,但臂架的总量肯定不能超过整车重量,所以为了臂架轻量化只能选择增加钢材的强度。
符合强度要求的钢材在国外,这就导致公司产量只能根据进口钢材的量来定。这怎么行?三一选择了自己研发。“当时研发出来质疑声很大,国产的钢材到底行不行?”陈添明说,市场证明了国产钢材行!三一的钢材从最初没人用,到现在都在用,市场价格也从每吨3万元降到了7000元。
56米、72米,直到86米,创下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长全钢臂架同样也是“三一造”。“臂架越来越长,对底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陈添明说,三一又开始自己研发生产泵车底盘,截至目前,市场上85%的泵车底盘实现了国产化,三一生产的混凝土泵车自制率高达83.7%。
创新,从来都不容易。正如龙卫国所说:“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那我们的机械制造产业如何前进?”
龙卫国在公司是出了名的爱钻研,入职才一年,他就破格升调至调试工段从事调试钳工工作,这是起重机制造过程中的核心工种。龙卫国先后负责调试了全球最大的汽车起重机、全球最大的轮式起重机、全球最大吨位的五桥汽车起重机等,被誉为“中联汽车起重机调试第一人”。
但让他记忆最深刻的还是2012年上海宝马展前夕,那次临危受命的调试任务。连续数月全天无休,他和同事把新产品B01、B02汽车起重机的所有零件都“摸”了一遍,恨不得吃住都在调试台上。终于,这个2000吨的“大家伙”如期在展会上亮相,成为全球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让世界看到了长沙机械之光。
逆势上扬。2017年,在长沙陆续出台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1+4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等政策加持下,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从谷底开始实现正增长。
政策加持 为智能制造培育技能匠才
2022年长沙“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长沙工程机械集群在工信部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长沙数字经济规模超3500亿元,综合排名全国城市第12位,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城市。
智能制造已成为长沙新的名片。未来五年,长沙的目标很明确,即加快先进制造业领跑优势,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长沙制造’呼唤大批高水平的技能匠才。”郝鹏是长沙市第一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在他看来,长沙人才政策的温度和力度是吸引人才集聚的“磁力场”。郝鹏介绍,山河智能单独从事挖掘机研发工作的团队就有70多人,加上协同作战的特种装备研究院、共性技术研究院的同事,人员早已超过百人。
今年长沙出台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引进培育的奖励力度,这更让郝鹏看到了长沙的诚意和鲜明的用人导向。“政策鼓励一线各个工种成为大国工匠、国之重器,将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凝聚一批技能人才。”郝鹏说到。
对此,陈添明和龙卫国亦有同感。“三一未来发展要实现国际化、电动化、数智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所变化。”陈添明介绍,以前重型零部件制造的下料、焊接、配送等环节都是靠人工完成,但如今早已被三一智慧工厂里的126台工业机器人所替代,这就需要更多专业技能过硬同时掌握编程技能的复合型产业工人。
三一制定了“三个三”的远期规划:下一个五年,实现三千亿的产值、培养三千名产业工人、培育三万名工程师,推动机械制造业向数智化转变。“长沙人才政策聚焦优势产业链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加大力度,对企业来说是重量级的加持。”作为三一泵车研发技术带头人,陈添明正在申报长沙高层次人才。
“对技能人才来说,获评高层次人才更多是一种身份的肯定。”龙卫国从一名一线钳工做起,如今是备受尊重的高层次人才,对公司的年轻技术工人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
中联重科钳工俱乐部一共有42名会员,他们都是各个事业部的顶尖高手,其中有10多人被评选为各级工匠。当政策越来越向技术人才倾斜,他们也备受鼓舞,共同朝着“做最好的起重机”目标不断前进。
点击前往第一季>>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