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复”——长沙复工复产复业奋力转型发展纪实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万寅 邬伟 伍玲 吴鑫矾 陈登辉 曹开阳)历史的演进,有时惊心动魄。
庚子年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此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14亿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以“生命至上”凝聚万众一心,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
果断决策,众志成城。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对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
长沙遵令而行,全力以“复”,重启经济复苏引擎。
工业经济打头阵。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打通招工链、物流链、供应链和资金链,释放企业活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现往日火热场面。
消费按下“快进键”。“菜篮子”“米袋子”“油罐子”“果盘子”,量足价稳;餐饮店、理发店、生鲜店、商业综合体,店店开张,长沙从复业复市走向百业兴旺。
……
春去夏来,万物繁茂。
当前,长沙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站在历史的新方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长沙立足当前、精准施策,全力书写属于长沙的篇章,奋力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长沙自信
担当的勇气、前瞻的眼光、产业的厚度,是长沙率先全国推动复工复产的信心之源
2月3日,农历正月初十。
这一天,原本是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的首日。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的笼罩下,企业停工、机器停摆、市场歇业……流动的中国按下了“暂停键”,消费处于“冷冻期”。
事非经过不知难。
回望当时,疫情防控仍是主基调。如何在疫情有所好转时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如何找回企业生产的动力,如何激发市场的活力,如何提振市民消费的信心……一道道难题,等着我们去应对。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关键时刻,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再次明确指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
大战正紧,大考当前。长沙“战疫”迅速进入新阶段。
2月15日,长沙确诊病例单日“零新增”。
3月14日,长沙市在院确诊病例全部清零。
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湘江两岸,复工复产吹响“冲锋号”。
2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主持召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在与7家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座谈时,他表示,长沙继续保持帮扶企业的决心不改、措施不变、力度不减。
胡衡华的一席话,向企业家们发出了春天的邀约。这是担当,是市委市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企业和企业家们放出的“定心丸”;这是自信,它来源于长沙扎实的措施让疫情可防可控,来源于产业底蕴的厚积薄发;这更是鲜明的信号,长沙抓经济抓发展的思路坚如磐石。
作为毗邻武汉的省会城市,长沙的底气从何而来?
来自于长沙市委市政府担当的勇气、前瞻的眼光,以及长沙产业的厚度。
担当不是蛮干。企业复工,长沙既没有一哄而上,也没有畏手畏脚,而是有着实事求是的铺排和合理的节奏。
早在1月底,长沙就开始部署企业的复工复产,尤其对于疫情防控必需等四类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予以帮扶。
这一步“先手棋”走在了全国前列。
企业生产缺乏原料,长沙高新区、宁乡高新区通力配合,形成帮扶链;员工未复岗,生产人手不够,雨花经开区当起了招聘员,招工启事全网流转;运送防疫物资,市工信局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为车辆办理通行证。
……
进入2月,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顺利复工,并带动了部分配套企业陆续复产。之后复工复产形成大潮之势,百分之百到岗、百分之百复工的“双百”企业越来越多。
前瞻眼光来自科学预判。长沙作为“智造之城”,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早已铺开。
截至目前,长沙已有668家企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整体效率提升了30%。同时,长沙拥有27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应用专项项目,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这是长沙率先复工复产的优势,也是底气所在。正是这批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受冲击小且率先复工。
体力活机器人干,任务由系统分配,运送物料有无人车……机器替代人,不仅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企业复工的压力减轻许多,同时面对市场的信心也增强了许多。
这样令人振奋的局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这些年,长沙一以贯之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沙“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抗风险的利器;
这些年,长沙以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抓手,引导招商项目向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等“三智一自主”领域集中,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这些年,长沙全力打造“立起来的园区”,以亩产论英雄,提高亩均投资额,增加亩均税收,践行“精明增长”理念;
这些年,长沙着力培育产业发展生态,相继出台了“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知识产权12条”等政策,保障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这些年,长沙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营造“对企业家很友好、对投资人很保护”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构筑营商环境的“高地”,成为降低营商成本的“洼地”,从而带来产业的集聚与壮大;
……
这些,正是长沙一步步赢得大战大考的优势和力量所在!
“患难见真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地方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和营商环境的优劣。”2月21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将疫情防控期间的项目洽谈第一站选在长沙。
这既是基于多年来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更是对长沙在疫情大战大考中的信心之举。
2月23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一场特殊的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面对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面对“两个挑战”,长沙迎难而上,精准施策。
一个个专题会议密集召开——“与时间赛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市先后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产业链建设推进会,以及企业上市、用工、软件、会展、投资、财税、生活性服务业、外资外贸外经等会议,专题部署复工复产。
一项项暖心政策密集推出——制定20条措施从四个方面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援企稳岗“13条”,发放首批1200万元稳岗补贴;率先全国出台《关于有效降低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的实施方案》,明确26条具体举措,形成“1+N”综合性惠企政策。
一项项贴心举措摁下“快进键”——4292名驻企防疫联络员深入企业,当好企业复工复产的“战斗员”“信息员”“宣传员”;“春风行动”走进全省劳务输出大县,强化“三门式”(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招工;金融战“疫”银企对接会举行,银行频频为企业输送金融活水……
陌上花开,春暖星城。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经济恢复好于预期!”4月13日召开的市委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这一消息让所有人振奋。
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是一个大考之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决胜脱贫攻坚、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等各项任务本就繁重。
个个都是“必答题”,且必须交出优异的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实现全年三大目标任务的挑战进一步增多、难度进一步加大。
这道“加试题”,绕不开、躲不过。
特殊时期需要特殊状态,大考之年呼唤赶考之为。
在“3·23”长沙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活动上,胡衡华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作风“赶考”促进和保障发展“大考”,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长沙正以担当为笔、以初心为墨,做好这道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
长沙韧劲
全市一盘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韧劲
“开工!”4月28日,长沙特地为80个项目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预计总投资388亿元。
传递的意思不言自明:长沙要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年初以来的疫情,让长沙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进入冰冻期。经济下行压力的延续,本土疫情造成的生产生活停摆,境外疫情蔓延引发的外贸冲击,重重困难如乌云压顶。
能不能在确保稳固防控成效的同时,实现发展提速,已不仅是摆在城市管理者眼前的难题,也关乎每位市民的预期和信心。
2月初,国内疫情还处在胶着状态。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视频调度会结合长沙实际,明确提出:“当前疫情防控仍处在最紧要关头。城市功能、社会秩序正逐步恢复……从战时状态向平战结合状态转变。”
2月16日,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更进一步要求:“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在长沙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工复产战役徐徐拉开大幕。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8000个。”“湖南维胜科技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1000个。”
……
战“疫”初始阶段,随着企业相继申请复工,防疫物资库存告急,向外采购又无稳定渠道,企业纷纷向政府部门求援。
“增产、转产,不惜一切代价筹措防疫物资。”湖南省决策层迅速下达指令,向数十家防疫物资重点生产企业派驻工作组,为开足马力生产排忧解难。
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困。长沙迅速行动,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多部门联动,想方设法从国内和海外筹集防疫药品、口罩、消毒液、温度计和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向工业企业倾斜、向生产一线倾斜。
一些企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担社会职责,利用现有产线或重新投资,改产线、购设备、寻原料,纷纷转产口罩、防护服和防疫设备,为复工复产注入“长沙力量”。
从正月初三开始,比亚迪迅速整合资源,仅用七天就完成了口罩机生产设备的研发制造。通过整合长沙和深圳工厂的产能,目前口罩日产量已超5000万只。
复工第二天,丽臣实业便将1000多公斤消毒液捐赠给长沙经开区50余家企业,前后累计捐赠近5吨。
湖南恒昌医药紧急转产,投资1300万元建22条生产线,口罩日产能达到250万个,并实现长沙儿童口罩生产“零”的突破。
从图纸设计到正式下线,山河特装造出口罩机,一共花了25天。
这份“情义榜”上,还有梦洁家纺、尔康制药、盛士新材料、中南智能、盈峰中联环境……
一个个企业紧急转产,纾困解难的背后,依靠的是长沙制造、彰显的是长沙担当、弘扬的是长沙精神。
与此同时,全市4292名驻企联络员沉到复工复产一线,督查指导疫情防控、收集汇总企业诉求、筹集发放防疫物资,当好战斗员、信息员和宣传员。
危难时刻,政府与企业的心紧紧相连。
防疫物资日渐充足,工人返岗困难重重。
彼时,交通停滞,卡口密布,众多产业工人困守在家,企业复工复产面临订单无人生产、机器缺人操作的困境。
面对危机,长沙勇于作为,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从2月7日开始,望城经开区安排10辆大巴车分赴娄底、怀化、张家界、湘西等市州,接比亚迪长沙电子有限公司员工返岗。
解决企业普遍的“用工难”问题,长沙又施展出硬核实招巧招。
2月17日,胡衡华在全市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事项调度会上强调,要重点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要把上门招工与脱贫攻坚战、就业扶贫、长沙对口支援扶贫进行有机结合。
一声令下,全市动员。
2月18日,9支招工小分队前往长沙对口帮扶地区、省内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和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9个劳务输出地,开展劳务对接活动。
2月20日,市人社局再下发紧急“动员令”。各区县(市)人社部门迅速组织辖区内缺工企业联合成立招工小分队,赶赴全省51个县招聘工人,尽占先机。
“在长沙就业的好处是‘多快好省’,‘多’就是长沙工作岗位多,‘快’就是交通方便离家近,‘好’就是长沙环境优、工作氛围好,‘省’就是生活成本低。”第2招工小分队队员王雨果在介绍情况时如数家珍。
半个月内,一支支带着使命的招工小分队走进劳务输出重点区县,一辆辆满载而归的大巴车驶离九曲崇山,一个个心怀梦想的产业工人踏上脱贫之路。
自2月中旬以来,蓝思科技已累计招聘3.8万人,比亚迪电子累计招聘4500人,基本满足了现阶段用工需求。
经济重启和复苏并非凭一企之力、一城之力可以实现,必须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道路不通,物流不畅,复工复产就会龟速爬行。
长沙急企业之所急,忧企业之所忧,第一时间协调好相关部门,保障应急物资优先通行,确保货运车辆和货物运输贯通到企业、园区、工地,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
2月17日下午4时26分,一支来自湖北荆门的货运车队被滞留在了随岳高速服务区的防疫站点,因缺少资质证明,这批广汽菲克的汽车零部件无法通关运抵长沙。
这让2月19日准备开工生产的广汽菲克焦急万分。
驻企联络员郭英接到信息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仅用1小时就完成了资质审批,随后企业收到资质文件。
这样的“通行证”,在复工复产初期,长沙开具了一张又一张。
湖南中大、浏阳三力等18家单位急需运输物资,工信部门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办理了43张省内防疫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物流链的打通是复工的前提,产业“不掉链”更是至关重要。复工复产初期,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迫在眉睫。
“我们申请提前复工,但是缺乏原材料,请求支持。”1月28日,呼吸机面罩生产商比扬医疗拨通了岳麓高新区管委会的电话。
收到求助信息后,一条“产业帮扶链”在长沙市、岳麓区、宁乡市之间搭建起来。应急、工信部门上门服务,组织技术骨干和工人返厂,为原材料供应商开启复产绿色通道。
1月29日,比扬医疗全面恢复生产。“我们不分昼夜运转,产品刚下线就送往急救一线。”企业负责人说。
经济重启离不开“毛细血管”的通畅。供应链越往上游走,越细化,配套企业往往都是中小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2月4日,岳阳市工信局收到了来自长沙市工信局的信函。
来函表示,长沙高新区重点企业盈峰中联环境生产的各式水车、抑尘车已作为消毒清洁车广泛运用于城乡消菌杀毒,由于其结构复杂、部件多,因此涉及的外部协作厂较多,其中就包含岳阳的一家企业。长沙市工信局希望这家岳阳企业尽快复工,投入生产。很快,盈峰中联环境得到了对方复工的答复。
在省市区的合力推动下,盈峰中联环境的21家配套企业,在20小时内全部接到复工通知,两天内全面复工。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更是决定企业复工复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满怀信心大步走”的重要因素。
2月29日,一场由市委市政府举办的规模庞大的金融战“疫”银企对接会举行,50家企业与14家银行签约48个项目,签约总金额502亿元。
长沙金融机构也主动作为,发挥稳定器作用,3个月时间共计向近4000家企业新增授信1530亿元,已发放贷款890亿元。
长沙资本市场今年更是好戏连台。6月9日,位于宁乡市的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继威胜信息、南新制药、和顺石油、宇新股份之后,长沙今年新增的第5家上市公司。目前,长沙已有73家上市企业,其中A股上市企业66家,排名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防疫物资日益充足,用工需求逐渐满足,物流链、供应链、资金链陆续畅通,展示了长沙经济的强大韧劲。
在全国复工复产的大潮中,长沙站上了浪头。
如何抓住经济发展的窗口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抓项目投资。疫情期间,长沙发布了今年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共铺排重大项目1320个,总投资16245亿元,年度预计投资3592亿元。
今年1至4月,长沙累计完成投资13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6.9%。其中34个在长省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0.2%。
在惠科项目建设现场,6000余名建筑工人、500余台机械设备日夜奋战,上演速度与激情。这是目前湖南工业厂房单体面积最大的项目。项目总投资320亿元,主要生产超高清大尺寸显示面板,建成后将有效打破国外大尺寸OLED面板垄断,是推动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现场,施工工人1000人以上,现场施工设备100多台,工地一天一个样。
4月28日,比亚迪IGBT项目动工建设,建设年产25万片8英寸新能源汽车电子芯片生产线,投产后可满足年装车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需求。
……
——抓外贸发展。3月24日下午4时,伴随着响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长沙)首列莫斯科班列从长沙货运北站出发。今年截至3月23日,长沙共发运中欧班列67列、6054个标准集装箱,运输货物货重4.92万吨,货值约2.8亿美元。各项指标在全国走在前列,成为疫情期间全国为数不多的“天天班”城市,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货物贸易通道的畅通。
进入3月,长沙复工复产行动再次提速,进入纵深阶段。
3月9日,轰轰烈烈的“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拉开序幕。
在全市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胡衡华提出:“号令正式吹响,全市是个大战场,人人都是主力军!”
这项产业竞赛活动,主要聚焦工业、固投、项目建设、服务业、税收五大类指标,成为长沙复工复产的主旋律。
内五区、高新区加长望浏宁两组共10位参赛“选手”站在同一起跑线,全力冲刺,朝着“双胜利”的目标,不断刷新着“长沙速度”。
对于这场产业竞赛,市委明确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守住底线、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以长补短。
“守住底线”——底线是“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是“0”。对于长沙来说,务必要守住疫情防控常态化、民生保障、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等方面的底线。
“保持定力”——看准的事、定下的事,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次大竞赛聚焦的重点就是制造业、投资、消费、财税这几个方面,方向和方法非常明确,关键是保持定力、提升执行力。
“主动作为”——最好的防御不是躲闪,而是进攻。不论是疫情防控的“主动仗”,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都需要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精神,主动去抓、主动去干、主动去管。
“以长补短”——“长板理论”提出,当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斜过来装水也能装得更多,这就需要“拉长长板”。战时状态下,拉长长板比补齐短板更重要,所以要把拉长长板摆在优先位置。
围绕“十六字”总体要求,长沙“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产业竞赛活动掀起一轮轮高潮。
从岳麓山脚到浏阳河畔,从工业园区到民生领域,在百米深坑、在智能车间、在建设工地……星城大地处处呈现出项目建设全面加速的生动场景。
复工复产,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一批“尖子生”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迎来了发展的“小阳春”。
中伟新能源今年前两个月产能比去年同期增长42%,出口总额达5600万美元;
长沙比亚迪电子的华为订单不断增加,3月订单比去年12月增加50%;
中联泵车第一季度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5%,3月更是达到近年来销售最高峰;
三一重工市值超越小松,位列世界工程机械市值排行榜第二,仅次于卡特彼勒;
三一重卡上市2年,销量突破2万辆,从默默无闻到成为“重卡超新星”。
……
重点企业是经济“驱动器”,重点项目是发展“压舱石”。长沙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一手抓项目“招引复建”。
“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往往也是安商稳商甚至招商引商的特殊时机。
长沙坚持招商引资“不下线”,派出多路招商小组,并通过“网上”推介、“线上”招商、“云上”签约等形式创新开展招商引资。
2月9日,金霞经开区第一批10支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湖南省内等地展开“小分队招商”,成为全省第一个从防疫阻击战场开辟“新战场”的园区。
4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率领“招商男神团”,到广州、珠海、东莞、深圳,走访企业,考察招商。
精心筹备,精准招商,赢得满堂喝彩。
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得知长沙南下广东考察行程,不禁赞叹:长沙的招商团队,真是今年来得最早的一批。
据统计,1—4月,长沙引进2亿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801亿元,“三类500强”项目34个,占全省引进数的51.5%,其中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额433.3亿元,为长沙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长沙活力
扛住了疫情带来的压力后,长沙激发强劲的消费活力
圆的、扁的、汤的、干的,米粉的香味和辣椒的辛味,长沙人从舌尖开始新的一天。
卤虾、蒜蓉虾、油爆虾、麻辣虾,“深夜食堂”里的虾壳,见证了不夜城的热闹繁华。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越冬、经春、入夏,疫情带来了压力,更激发了长沙的活力。
这种活力,来自稳定的民心、消费的信心。
疫情暴发初期,长沙即提出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对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城市运行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等“四类”企业全力帮扶。
为稳住“菜篮子”,长沙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制度,制定了海吉星、红星、大河西三大蔬菜批发市场保供应奖励,以及全市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生鲜门店开业经营的奖励政策,打通市场终端环节,保障消费需求。
长沙地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位于武汉,因武汉封城导致7家门店库存告急,唯一的方法是改从广东东莞、浙江嘉兴发货,然而路途遥远,每一条路都可能遇到阻塞。幸运的是,在长沙商务和交警部门协助下,沃尔玛及时拿到了运输车辆“绿色通行证”,48小时内打通了物流生命线。
拎稳“菜篮子”,压实“米袋子”,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联袂,激发起整座城市的战“疫”合力。
作为湖南最大的“菜篮子”,长沙黄兴海吉星市场第一时间动员市场内的经营户多举措对接蔬菜渠道,落实保供货源。
湖南粮食集团旗下的“金健”“裕湘”等品牌企业加大马力,保障米、面、油等产品量足价稳。
复工复产复业,交通是先行官。
在疫情防控初期,长沙城区的常规公交维持着正常运营,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为市民紧急出行提供门到门服务,定制交通用车为医疗、电力、通信等行业提供员工上下班通勤服务,保障全市米、粮、蔬菜供应顺畅。
在湖南物流总部、红星冷链物流园等物流园区,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为防护物资、民生食品等物品做好交通运输保障。
民生稳,人心聚,战“疫”胜!
“最大限度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促经济回暖的必要手段,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但能不能搔到消费者痒处,发力发在点子上,考验管理者的破题功夫。
2月中旬,长沙,重新开市!
在烟火升腾中,“刘聋子”“易裕和”等粉店打开大门,推出“堂食一人一桌一凳”服务。
茶颜悦色、超级文和友、火宫殿…… 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点陆续开门迎客。
吃一碗米粉、喝一杯奶茶、理一个头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走向正轨。
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信心当然比黄金更重要。
3月12日,长沙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座谈会,给企业家们现场纾解难题。
乡村旅游、美容美发、养生保健……除了宅在家,爱玩爱生活的长沙人有了更多去处。
长沙国金中心、友阿百货、保利MALL……一家家商业综合体回到正常营业时间,给市民消费带来了信心。
拉一把,再扶一程,长沙打出“组合拳”,按下百业复兴的“快进键”。
一个个消费节、购物节在各区县(市)拉开帷幕,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让利,催热了区域消费市场。
长沙率先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的形式,激活5万多个覆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签约商家,引导市民走出家门消费。
4月4日,清明小长假首日。作为复工复产后首个小长假,长沙迎来消费“小阳春”。
消费券、抽奖、特价……丰富多彩的利好刺激,让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激活了长沙消费市场,提振了消费信心。
批发零售、文旅休闲、住宿餐饮、美容美发……一个个行业逐渐回暖。
长沙新港1至4月件杂散货吞吐量同比增长25%,其中4月件杂散货量创下单月历史新高,节节攀升的货物吞吐量,见证了长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强劲发展脉搏。
一列列中欧班列载着湘品出发,加速长沙与世界的往来。今年1至4月,中欧班列(长沙)发运班列超110列,同比增长超110%。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先后恢复达卡、胡志明市、北美等定期货运航线,新开香港、列日等定期货运航线,国际(地区)航空货运能力不断优化提高。
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保障。
一季度,长沙外贸顶住压力逆市飘红,1至3月长沙进出口总值406.7亿元,占全省48.7%,同比增长9.8%,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其中3月实现进出口“双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196.7亿元,增长65.8%。
宁乡花猪、沩山毛尖、望城小龙虾……疫情期间,电商平台成为农产品打开销路的重要渠道,为加快农村电商发展,让越来越多的长沙农特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今年一季度,长沙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44亿元,占全市网络零售额比重15.3%;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7亿元,占全省比重46.8%,同比增长5.8%。
信心层层传导,复苏步步加快。
被抑制、被冻结、被延后的消费需求,在长沙“五一”假期被彻底点燃引爆。
4月30日至5月5日,被称为“全球第一展”的2020湖南汽车展览会暨长沙市首届汽车消费节成功举办。在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打响了会展业信心恢复的第一枪。
第一次在湖南用实名制办展,第一次用健康码和行程码管理参展和观展人员,第一次采用智能防疫机器人360度无死角消毒……长沙人创新推出金点子、好办法,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展会模式和形式探索出了新路子。
长沙拿出3000万元用于购车补贴,组委会和汽车品牌及经销商推出诸多实惠活动,展会巧用汽车消费的杠杆作用,撬动整个社会消费。
“简直卖疯了!”据不完全统计,车展6天时间,销售车辆超2.3万辆,销售金额超50亿元。平均每三个观众就有一辆新车订单,成交比率达到38%,创下历届最高。
与此同时,长沙文旅市场也迎来了小高峰,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
“夏之恋·在长沙”、“五一”文旅主题活动、“乡约长沙”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嗨购星城”“五一”促消费主题活动等轮番登场,通过景区畅游体验、文博活动、非遗活动、文艺活动、创建文化旅游消费示范点等方式,长沙消费市场全面复苏。
今年“五一”假期,长沙成为全国“十大最受欢迎出游目的地”城市,共接待游客超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35亿元,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的80%左右,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比清明假期分别增长10%和20%以上。
千元消费大礼包、家电“以旧换新”、e口吃遍长沙……从“春天有约”走到“夏季有礼”,长沙消费季的精彩仍在继续,将覆盖近10万家企业、商户。
盒马鲜生第五店让河西市民住上了“盒区房”,7-ELEVEn湖南首店在五一商圈开门……一批首店、新店在后疫情时期迅速布局长沙,加速升温长沙消费活力。
风过雨停,百业复兴;网红长沙,已然回归。
5月29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长沙连续第五年稳居“新一线”城市前十之列。
长沙梦想
在危机中乘势壮大新动能,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从项目筹建到厂房交付用时120天,从设备安装到产品下线用时20天……
4月28日,由长沙本土企业湘江鲲鹏公司研发制造的首台“长沙造”湘江鲲鹏服务器正式下线,跑出长沙“新基建”建设加速度。
自动行驶、转弯、启停,360度显示障碍物……
4月30日,长沙首批10台315线智慧公交正式面向长沙市民开放运营,“智能交通”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长沙的新名片。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新基建”“新消费”成为未来发展的“新风口”。
“每次重大危机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都会有脱颖而出者。”这是商战的现实写照,同时也道出长沙寻求“逆势”突围的关键:抢抓风口,努力成为新经济的领跑者。
危中寻机,长沙首先瞄准的是软件产业。
这背后,是长沙对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预判和准确评估。
众所周知,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制造业是长沙工业的骄傲,通过推进智能制造,一个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正在长沙崛起。
长沙的梦想不止于此。随着产业的发展,软件与硬件兼备成为大势所趋。推进PK生态、鲲鹏生态发展,长沙所锚定的方向正是软件硬件两手抓的创新思路。
为了实现软件产业赋能制造业、反哺产业链的目标,长沙吹响了“软件产业再出发”的号角。
3月21日,全市软件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会召开,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应用场景、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推动长沙软件业再出发。
思路迅速转化为行动。
《长沙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炉,提出构建“一园五区两山”产业格局,部署六大任务,并在人才引进、场景应用、企业培育等方面明确政策支持。
市区上下联动,长沙内五区纷纷制定了软件产业长远规划,以产业政策刺激推动软件产业的快速集聚和发展壮大。
扎实的政策,为长沙软件业垒出坚实地基。
同时,长沙不断厚植软件产业发展的沃土,其中的关键便是应用场景。
3月31日、5月8日,长沙先后发布两批共191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场景,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产业三大领域率先发力,引发国内外软件行业的高度关注。
长沙紧抓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构建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体系,以应用为导向促进产业集聚,为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行动在提速,成果更喜人。
4月19日,百度在长沙全面开放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市民只要点一点手机,一台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就能载你抵达目的地。
4月27日上午,腾讯云启产业基地(长沙)启动仪式暨腾讯生态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5月8日,阿里云与长沙市芙蓉区签署合作协议,成为推动当地数字产业的首批公司,阿里云将对新芙蓉商业圈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商圈标杆。
5月9日,长沙携手CSDN打造“中国软件开发者产业中心城市”,CSDN全国总部签约落户长沙高新区,将力争3年聚集开发者1万人落户长沙,服务开发者100万人,助推长沙构建软件产业新生态。
……
长沙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引进外部项目和品牌,与华为、百度、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携手合作成为常态,产业汇聚的加速趋势愈发明显,为产业发展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基础。
不到半年时间,长沙软件产业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企业引进等方面均呈现出了后劲十足的态势,有望崛起为长沙下一个千亿产业。
化危为机,危机就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5月1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长沙名列全国城市百强榜第3名,力压上海和广州,仅次于北京和深圳。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多个高新技术产业,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基建”成果的集中体现。
长沙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布局不是最早的,但赢在定力和差异化。
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仍动作不断:发布扶持政策、发放测试路牌、推进应用落地……
4月1日,长沙发布“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以湖南湘江新区为重点,在全市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打造“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长沙模式”。
4月初,长沙发放2020年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截至目前共发放55张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牌照。
4月30日,长沙首条智慧公交315线上线,在智能网联的加持下,公交车装上了“聪明的大脑”,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
先行一小步,便能领先一大步。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疫情暴发后,长沙抢抓“新基建”风口,精准发力。
目前,长沙制定发布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部署了第一批拟建设的通信网络、信息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等四大类80个“新基建”项目,预估总投资1700亿元。
同时,长沙正大力实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行动等“四大行动”,重点推进5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宽带数字集群专网、工业互联网建设。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5G网络建设和发展成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眼下,长沙正大力推动中国联通大数据中心、中移支付大数据产业园、湖南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基建”项目建设,今年长沙还将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企业合作新建5G基站3万个左右。
不畏浮云遮望眼。如今,全球抗疫进入下半场,经济复苏成为主旋律。
“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长沙正步履铿锵,锚定目标,坚定前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