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涝南旱”,7月汛期为何特别?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洋子 通讯员 张倩
进入7月,长江以北,多个站点打破降水历史纪录,特别是遭遇暴雨的河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长江以南,湖南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31个县市区出现气象干旱。为何7月汛期呈现“北涝南旱”格局?记者就此采访了气象专家。
长江之北
河南多地迎极端强降雨天气
连续几天,河南遭遇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让全国人民揪心。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郑州等1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暴雨引发多个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部分铁路停运、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人们对南方暴雨造成的洪灾印象深刻,为何今年发生在河南?中国气象科普号“中国气象爱好者”表示,“七下八上”是传统的北方主汛期——1963年的暴雨、1975年的暴雨以及2012年的北京暴雨等历史上有名的北方暴雨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这是本次河南极端强降雨的气候基础。而今年的“七下八上”很特殊——7月中旬起,受北美洲“热穹顶”事件的上下游效应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提前大幅北抬,异常偏北的副高给河南这次极端强降雨提供了必要的大气环流条件。
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宁表示,副高和大陆高压分别稳定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导致西风带在华北、黄淮地区长时间维持,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7月中旬,河南处于副高边缘,还有台风“烟花”生成并向我国靠近,受台风外围和副高南侧的偏东气流引导,大量水汽输送至内陆,为河南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此外,河南省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也对气流有强辐合抬升效应。而在稳定天气形势下,中小尺度对流(注:一种天气系统)反复在伏牛山前地区发展并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导致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引起局地极端强降雨。
“七下八上”正是我国北方的防汛关键期,华北、黄淮等地都将进入一年中最多雨的时期。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东部主雨带呈现明显阶段性变化特征。7月下半月,主雨带位于淮河以北地区,其中内蒙古东部、华北、黄淮等地降水偏强。此时不仅北方雨水多,降雨还往往伴有短时强降雨的特性,很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长江之南
湖南31个县市区出现气象干旱
北方饱受暴雨之苦,而长江之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但为何我们感觉雨水没那么多了?“与往年汛期相比,今年汛期,湖南降雨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特征。”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专家谢益军介绍,在时间上,降雨量整体前多后少,湖南4月平均雨量18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1.4%;5月平均雨量318.8毫米,异常偏多64.7%;6月平均雨量140.1毫米,异常偏少33.3%;7月平均雨量94.8毫米,偏少10.4%。
此外,今年汛期降雨的阶段性强、极端性强。比如,5月10日至6月4日、6月27日至7月4日,出现两段明显的雨水集中期。谢益军介绍,第一段雨水集中期持续时间长、强降雨过程频繁、间歇期短、累计雨量异常偏多,全省平均雨量308.4毫米,偏多90.7%,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湘中以南地区593个站点累计雨量超过400毫米;而第二段雨水集中期单次过程持续时间长、暴雨强度大,6月27日至7月4日湘中及以北地区出现时间长达8天的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的覆盖面积为4.68万平方公里,超过300毫米的覆盖面积为0.95万平方公里。
异常的副高同样影响了湖南的气候。谢益军表示,今年汛期,副高南北摆动异常明显。尤其是7月,副高的季节性北跳时间偏早,让华北雨季较常年提前6天开始。对湖南而言,今年7月至8月,湘中以北地区受晴热高温天气影响,降雨少、蒸发量大,出现干旱的风险大。
雨季结束后,气象干旱正在发展。根据有关部门7月20日监测,邵阳、娄底、湘潭西部、永州北部等地区,31个县市区出现气象干旱,邵阳县、邵东市气象干旱为重旱级别。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