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同穿越60年吧!看《长沙晚报》历史资料里的“雷锋”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这60年来,在雷锋家乡长沙的市委机关报《长沙晚报》之报道中,雷锋有些怎样的故事?雷锋家乡人如何纪念他?在代代传承雷锋精神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故事?

  在今年3月5日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对《长沙晚报》历史资料系统进行检索,翻阅历年报纸,探寻那些历经时光淘洗却从未褪色的雷锋故事。

1963年2月8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报道《光辉的思想 高贵的品质》。

  回忆  “你不要认为我是孤儿,党就是我的父母”

  “光辉的思想,高贵的品质。”1963年2月8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以此为题的报道,展现雷锋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

  “我和雷锋同志在荷叶坝完小同学两年,虽只短短的两年时间,可是,他少年时代许许多多优秀事迹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长沙晚报》于1963年2月23日刊发的《回忆雷锋同学》一文中,当时的长沙县坪山公社长城大队长田湾生产队社员刘树森回忆称,雷锋从小对党无比热爱,平时总爱对人说:“你不要认为我是孤儿,党就是我的父母。”

  据其回忆,雷锋从小便乐于助人。有一天,一个低年级同学不小心滑倒在坑里,遍身是泥水。雷锋连忙赶上去将其拉起来,把自己仅有的棉衣给小同学换了,并送其回家。到了那个小同学家里,雷锋冷得忍不住直打寒颤,同学妈妈对他感激不尽,他却说:“没有什么。”

  刘树森还回忆道,他们学校当时是新创办的,师生一起动手修建了一个新操场。雷锋个子小,在挑泥土的时候,大家照顾他,让他干轻松一点的上土的事,他却坚持要挑土,并且选重担子挑,累得满头大汗。刘树森在文中讲道:“雷锋就是这样,从小就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质,为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2月28日,《长沙晚报》对雷锋写给母校的一封信进行了摘录刊登。这封信写于1961年4月2日,当时,雷锋因在部队表现突出获得诸多奖励,“八一”电影制片厂还给他拍了电影。

  “我每一点微小的成绩和进步,都是党培养教育、同志们帮助的结果,是和母校老师的耐心教育分不开的。”雷锋在信中写道,自己对党、对人民所作出的一点点贡献,比起党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我还年轻,很幼稚,社会斗争知识与各种科学知识懂得也极少、极少。因此,还有赖于母校老师的多多指教,及同学们的帮助。我决心向您们学习,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

  1963年2月期间,《长沙晚报》还通过连环画、弹词、诗歌等多种体裁作品,讲述雷锋的模范事迹。

  1963年3月5日,《长沙晚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新华社相关报道,并刊登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至此,雷锋家乡长沙乃至全国,进一步掀起学雷锋的热潮。

  为了帮助大家更全面、更系统地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长沙晚报》的《桔洲》自当年5月2日起,连续刊载二十三节《雷锋的故事》,详细讲述了雷锋的生平事迹。

1963年2月14日,《长沙晚报》刊登连环画,讲述雷锋的事迹。

1963年3月5日《长沙晚报》头版头条截图。

  纪念  一千多人举行纪念会,叔祖母拄拐参加

  在雷锋因公殉职一周年之际,1963年8月14日、15日,长沙市青年、民兵和雷锋家乡人民分别举行集会,进行纪念。《长沙晚报》在头版刊登相关报道称,在雷锋家乡坪山公社,一千多名男女社员还举行了纪念会。雷锋的叔祖母雷九娭毑也拄着拐杖参加了纪念会。8名在学习雷锋活动当中表现突出、被吸收入共青团的新团员,举行了入团宣誓。

  记者翻阅随后多年的《长沙晚报》,通过关于雷锋的稿件,可以看到,“雷锋家乡学雷锋”的热潮一直未变。

  比如,在1965年刊发的《做雷锋式的民兵》一文中,雷锋的堂弟雷正球回忆称,雷锋入伍以后,曾经常写信鼓励他进步,有时从报纸上剪下一些好的文章寄给他学习。

  1963年,民兵班选雷正球当了班长,他和班里民兵一起反复学习雷锋的事迹,大家都立志要做个雷锋式的好民兵。后来,这个班被评为县里的标兵班、长沙市的民兵先进单位,班里还有两位同志像雷锋一样参了军。

  学习  学生像当年的小雷锋,团山湖青年紧随步伐

  刊发于1972年的《多像当年的小雷锋》一文报道称,雷锋学校附近有三座小石桥,桥面窄,桥下水流急,雷锋曾在这里背小孩过桥。时隔多年,雷锋学校的孙秀文、孙秀元、严国辉三位同学,学习雷锋好榜样,从前一年上学期起,每逢雨天,上学和放学回家,都轮流背着一名患有腿病行动不便的小女孩从桥上走过。

  “现在,听说有那么一些闭着眼睛说‘学雷锋过时了’,一心‘向钱看’的人,他们真该迈开双腿,到团山湖来看看。”刊发于1981年的《团山湖的思念》讲述了一名18岁共青团员金红钢的故事,他在雷锋曾奋斗过的团山湖抢脏事、重事做,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天,他从河边见到一个干活的人没戴手套,手冻得裂口流血,便把自己仅剩的一只手套给了对方。他学习雷锋应征入伍,其所在新兵连距京广线不远,有一次,载着棉花的一列火车不慎起火,他和同志们赶赴现场,奋勇将火扑灭。同志们都赞扬这个来自雷锋家乡的战士真像雷锋。

  立足岗位,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成为长沙各行各业的一种行动自觉!与此同时,长沙始终不断推进对雷锋精神的传播。1997年3月5日,《长沙晚报》头版刊发《三代人上台忆雷锋谈体会》,报道在一场纪念大会上,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的22岁望城县(现望城区)青年戴伟、不遗余力宣传雷锋精神的原雷锋纪念馆馆长雷孟宣、教育和培养过雷锋的原望城县安庆乡乡长彭德茂、曾在团山湖与雷锋共同战斗并被雷锋尊称为“姐姐”的王佩玲,分别回忆着雷锋,并讲述自己对雷锋精神内涵的理解。《长沙晚报》1997年3月5日的报道截图。

  思考  把雷锋置于新的时代,消除隔膜感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众在传承雷锋精神的同时,也通过媒体了解到,雷锋既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是一个可感可亲的邻家伢子。

  2002年3月10日,《长沙晚报》刊登网友留言《永远的同窗好友雷锋》称,雷锋是当时全校有名的文艺积极分子,诗朗诵、小快板、三句半样样都能露一手,其中他与别人合演的荷包剧《小锯子,亮光光》还在学校师生中传诵,“我们非常渴望将这首词重新谱曲,以缅怀雷锋,让雷锋精神世代相传。”

  在《长沙晚报》2003年3月5日的报道《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之中,记者专程赶赴雷锋生前战斗和生活过的第二故乡辽宁,走访了雷锋生前的战友、辅导过的学生和有关雷锋精神研究专家,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爱唱爱跳爱美的雷锋展现在读者面前。2006年,记者通过专访雷锋邻居、小学同桌谢迪安,采写的《雷锋小时候也爱“捣蛋”》更展现了童年雷锋的可爱一面。

  “如果要让雷锋继续神采飞扬,我们不妨把雷锋置于新的时代,让他真切地走近新一代人的身边,融入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我们心灵相通,情感相连。这样,英雄的形象才会更加丰满,英雄的人格才会更具魅力,从而,让每个时代的人对雷锋都没有隔膜感。”2010年12月18日是雷锋70周年诞辰纪念日,《长沙晚报》在当天的头版评论《雷锋不老 精神不灭》中如此写道。《长沙晚报》于2003年3月5日,推出报道《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

  传承  一篇篇报道,见证对雷锋精神的代代传承

  在雷锋70周年诞辰纪念日,《长沙晚报》还刊发了新闻报道《雷锋家乡:47年雷锋路》,讲述雷锋精神在雷锋家乡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的变化。不论是各行各业立足岗位学雷锋,还是援助汶川、玉树等地受灾群体,雷锋精神都在此得到不断弘扬。

  2013年的报道,讲述雷锋同窗李国其带街坊续写“我的雷锋日记”。

  2017年的报道,讲述长沙21万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奋战于抗洪救灾一线,铸就爱心防洪堤。

  2018年的报道《奶奶和雷锋是同事,雷锋精神成家风》,讲述了湖南大学90后辅导员熊佳俊传承优良家风,助人为乐成为工作中的“惯性”。

  2019年的报道《养猪女孩成为全国青年榜样》,讲述了望城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冯健的故事,她寄语青年一代:“只要认真干,行行出状元!”

  ……

  一篇篇报道见证雷锋精神在家乡的代代传承,一个个故事告诉人们“雷锋家乡学雷锋”从未止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编辑肖娟对此文亦有贡献)

《长沙晚报》2010年12月18日头版。

《长沙晚报》2018年3月5日的相关报道版面。

【作者:聂映荣】 【编辑:易勇】
关键词:雷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