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幼师入职动物园养鸟,一呆就是26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通讯员 郑创 肖潇)“我叫胡华,自1970年起,我在捞刀河砖厂担任幼师一职。直至1976年,时年24岁的我,被调入长沙动物园,负责鸟类饲养工作,2002年光荣退休。”今年是长沙生态动物园开园90周年,七旬老人胡娭毑回到“娘家”,给年轻一代的动物“保姆”们讲述自己照护动物的故事。
除夕夜在动物园见证鸟崽孵化
“到了1980年,长沙动物园开始重视业务骨干的培养工作,我们有幸获得了一批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动物园赠送的珍贵饲养书籍。”胡娭毑说,收到这批书籍后,我们反复研读,深入研究,并据此研制饲料配方,同时密切关注动物的繁殖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
随着长沙与日本鹿儿岛市缔结友好城市,双方城市动物园互赠动物的契机来了,长沙动物园积极争取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园内实施了基础设施的修缮工作,并致力于丰富动物种类和数量。其中鸟类方面重点加强了繁殖工作。“当时,我服从安排回到了鸟类班工作,担负鸟类选种工作。”
“1991年,我立下了‘军令状’,承诺在两年内通过繁殖实现鸟类数量的大幅增长,让‘鸟舍充盈’。”胡娭毑回忆说,自己先后前往常德汉寿、石燕湖等地,精心挑选了优质的鸟类品种入园进行孵化。最终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实现了鸟类数量的显著增长。
饲养鸟类既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首先鸟类孵化工作需要用心。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动物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采用‘抱鸡婆’进行孵化。后来配备了孵化机,但每天早上5点左右就要赶到动物间查看孵化机的情况并定时翻蛋。”胡娭毑动情地说,有一年除夕夜,当万家灯火团圆时,我们放弃与亲人相聚,回到动物园进行夜间工作,但当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的鸟崽成功孵化出来时,那种幸福感和获得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早上第一件事是观察动物状态
养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饲养员需要善于研究。例如鸵鸟约42天要出壳,对于没有成功孵化的鸵鸟蛋,饲养员要认真研究总结分析原因,从饲料配方到受精情况都要掌握并及时作出调整。同时饲养员还需要勤奋当先,在鸟类繁殖期间要积极清理鸟笼避免大鸟的粪便污染幼鸟的生活环境,还要确保动物笼子的顺序和每一窝幼崽的对应关系准确无误,以免发生母鸟遗弃幼崽的情况。
观察动物是饲养员的使命。胡娭毑说,饲养员每天早上到达笼舍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动物的状态,一旦发现动物生病、受伤或出现异常情况,饲养员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通知兽医前来治疗,这样才能确保动物的生命安全。
对动物像对待朋友一样
“忆往昔,我们那一代饲养员都是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细致负责的人。在引进动物的路途中,我们往往是在绿皮火车的行李车内食宿,与动物相依为伴、寸步不离。”胡娭毑眼含热泪回忆说,那个年代,他们不仅要照顾动物的生活起居还要做好观察和记录工作。此外饲养员还需要经常顶班、代班。例如为大熊猫打竹叶、为鹿场打草等都是需要饲养员亲自去烈士公园、苗圃、南郊公园、岳麓山等地砍竹叶、割草,以确保动物有足够适口的饲料。
“饲养动物是一门既难学又辛苦的学问。它要求饲养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勤奋好学的精神。”胡娭毑寄语年轻一代的饲养员说,作为一名饲养员,要对动物充满感情,与它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1800种的鸟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想要学好养鸟的这门学问,我们就必须勇于钻研,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种动物的需求和习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