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长沙乡村累计接待游客达2.5亿人次 乡村旅游揽金2100亿元
长沙晚报10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长沙,风光在野,令人流连。记者从13日下午举行的“逐梦田园·行旅无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主题论坛上获悉,近5年长沙乡村累计接待游客达2.5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100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0%以上,旅游点亮了乡村“美丽经济”,带动了乡村的人气和财气。
上演农文旅相融的“交响曲”
乡村旅游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凸显。据测算,2023年1—9月长沙市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4800万,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7%、13.68%。近5年来,乡村旅游经济对全市村集体经济的综合贡献达30.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60%,乡村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乡村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1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达20.49%。
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22年12月底,长沙市共有乡村A级景区共59家(其中五A一家,4A18家,3A4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湖南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5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湖南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40个,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增长新引擎。近5年来,财政投入各类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资金达106.38亿元,撬动民间资本投入达到412.89亿元,预计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投资达80.37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民间资本投资占60%,形成了以民营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
上演富与美同频的“协奏曲”
伴随乡村旅游主体的多元化,全市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构建“村集体+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景区带村”等多种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创收、企业增效。如古港镇梅田湖村采用“公司+村级+农户”模式,农村变研学课堂、住宅变研学旅馆,村民累计分红2000多万元。
实施“补短板”计划,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市170个乡镇(街道)、1200个村(社区)建成了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文化馆分馆100个、图书馆分馆150个、基层流动服务点236个,乡村图书馆(室)被纳入全市总分馆体系,全面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依托文化阵地建设了50个主客共享的文旅融合咨询服务点,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的相融相通。
长沙的乡村,不仅有故事、有诗意、有品位、有乡愁,还有时尚、有梦幻、有青春、有烟火,目前,长沙正加快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产业做强、环境做美、品牌做响。长沙乡村,正在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