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化+旅游”激发出更大潜力,请看来自西安、南京、苏州的“创新样本”
西安、南京、苏州,无一不是历史悠久、文旅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
5月12日至15日,长沙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前往这三座城市学习考察,在每一座城市,文旅都是学习考察内容之一。
在各地文旅发展竞展风采的当下,如何让“文化+旅游”激发出更大潜力?如何以古韵在今朝吸引更多游客?对于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来说,这是值得不断学习、探索、实践的课题。
西安大唐不夜城、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我们通过对这些景区一个个“现象级”场景的深入观察,或将得到一些启示。
从三个维度看大唐不夜城的“出圈”
今年五一假期,西安市接待游客1402.11万人次。其中,被称为“现象级”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累计接待游客达225万人次,在这座文旅资源富集的城市,一条街就吸引了约16%的游客。
深挖大唐文化,自是其灵魂所在。除此之外,大唐不夜城还蕴藏着哪些“吸睛”的内在逻辑?又有哪些经验值得长沙学习?
日前,记者采访了大唐不夜城策划与规划牵头单位——华纳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总裁刘峰,其经验主要有三。
首先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谋定而后动。
刘峰为记者梳理了大唐不夜城的时间轴:2009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格局基本成型;2018年,以“西安年 最中国”新年节庆活动为契机,对整个街区进行提质升级,成就第一波火爆出圈;2019年至2020年,伴随着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多个IP的走红,成为现象级夜游项目。
“从启动建设开始,我们就坚持了策划先行及运营前置的理念。”刘峰说,对规划设计的信心,来自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请了400名大学生,对游客做了20多天的信息反馈收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其前期策划、设计就用时6个多月。
其次是注重流量思维,看清“偶然中的必然”。
西安被称为“抖音之城”,大唐不夜城的火爆,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抖音推广出去的。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李白”对诗……刘峰坦言,这些节目哪一个会先走红,在策划之初,很难预料。
众多散点演绎的灵感,来自街头艺术表演或文化典故,在融入大唐文化后,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展现,受到游客喜爱,被拍成短视频分发到社交平台后,就火“出圈”了。
这些节目使游客产生情感共鸣,带来巨大流量。但产生流量的土壤,则是场景。
当场景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排他性、文化性,游客就会自发打卡拍照,就能通过“必然”的搭建,实现“偶然”的出圈。
最后是用好用户思维,以“实力宠粉”赢口碑。
“永远把游客的需求摆在首位。”刘峰举了个例子,大唐不夜城中的地面上,有一段“七彩钢琴路”,“琴键”会随着人的步伐亮灯变色。后来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在上面跳起了钢琴曲。景区根据游客需求,在亮灯的基础上增加了音响,成了真正的幻彩“音乐阶梯”。
“实力宠粉”方式,值得长沙借鉴——把用户思维应用于方方面面,及时关注游客关注、关心的,把游客想要的变成景区在做的,实现双向奔赴。
从古装红火看夫子庙的“两只手”
数年前,在西安旅游景区火“出圈”的古装体验,如今已火遍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
5月14日,记者一路探访发现,这一行当已从古装租赁体验延伸出了化妆、跟拍、修图等“打包服务”,犹如一条“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发展速度之快,让身处该行业多年的店长姜浩南感触颇深。
“2022年年底之前,这个街区古装体验店有10家左右。”姜浩南说,现在这一行大大小小的店已有100多家。
店多了,但店里的生意并不差。姜浩南店内一名负责化妆的店员说,忙的时候,连喝水都没时间。如今,有的游客只是为换上一身古装在秦淮河畔留影,便特意从外地赶来。为了做好“全服务链条”,店内招聘了10多个化妆师,五六个摄影师。
“这个行当之所以在这里这么火,不是几个店面老板就可以推动起来的。”姜浩南认为,火爆原因在于,一方面,古装体验近年形成潮流,与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氛围极为契合;另一方面,当地文旅、景区管理部门顺应潮流,及时策划,通过各类传播渠道推广宣传古装体验,并促进了店面规范经营。
一个开放式的景区里,有诸多行当。当从业者适应游客需求打造服务链条,市场“无形之手”拉动契合该景区本身特质的行当发展之时,文旅等部门“有形之手”适当助推,就能释放出更大潜力。发展起来的行当,也会反哺景区客流增长。
从“整体保护”看苏州古城的有机更新
你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作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苏州对历史的尊重、看重,体现在“整体保护”这一前瞻思路和生动实践里。
老宅开发成网红店、非遗工艺和潮流饰品同台亮相、评弹声与吉他声彼此呼应……漫步苏州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经济交相辉映。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基本保留了宋代《平江图》“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整体布局和风貌,成为游客感受苏州古城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将文化活动、文化展示、节庆体验活动等融入古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中,也让古迹焕发新活力。
为让整个古城的历史“活”起来,姑苏区摸清古城资源家底,于2020年启动“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对54个街坊、14.2平方公里内的房屋、古井、古树、桥梁等每个“细胞”,进行全面、深入地画像。
苏州出台20多部法规、规章保护文化遗产,涵盖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园林、文物等方面。
保护历史就是发展未来,文旅市场给出证明。今年五一期间,苏州古城“商圈+景区”互联互通效应明显,古城平江路、观前商圈、仓街累计客流量超210万人次。
与此同时,近1.3万户原住民则在古城悦享“15分钟生活圈”,“全域旅游”和“苏式居住”并行不悖。这条古城保护之路,也可为长沙城市有机更新、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参考。
撰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聂映荣 张洋子 黄汝兮
图片除署名外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邹麟 柳静芸 摄影报道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