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搭建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广阔平台,让创新活力尽情奔涌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

  雨水节气刚过,2月的长沙万物复苏。活跃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大学生创业者已然开始忙碌。实验室里做研究、奔赴各地谈合作,大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升温。

  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王宇峰这段时间干劲十足。他所在的团队凭借“含砷固废短流程制备高纯金属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活动中脱颖而出,整体技术经院士专家组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团队成员正忙着准备后续的投资考察。

  3年时间里,从农村娃到大学生,再到实现年利润超过100万元的创业者,毕业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00后”蒋训成,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他在学校的众创空间里组建起团队,创新短视频营销,打造出“管家式”直播带货平台,现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从校园里的创新实践到毕业后深耕一份事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长沙投入创新创业浪潮。当前,长沙正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全力营造“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生态,吸引集聚更多大学生群体在星城实现梦想。

  当前,长沙正锚定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国示范标杆”,全力营造“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生态,吸引集聚更多大学生群体在星城实现梦想。图为岳麓山下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孵化片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全链条”服务

  一罐小小的菌株,加上秸秆和尾菜,放在发酵罐里,就可以变出蛋白质饲料?

  这是长沙柯栖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法降解农业废弃物转化蛋白质原料技术,而这项技术的主创人,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徐伟伟,今年27岁。

  “我们团队自主构建生产设备软件硬件,保障产品稳定性。”他告诉记者,产品使用非常简单,养殖户只需要将秸秆、尾菜等投入发酵容器中,混入菌种。发酵完成后,便可以产出半固态的高蛋白饲料。低廉的采购成本使得该产品已在湖南养殖户群体中广泛应用,实现了400余万元的营收。

  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创新创业绘就青春亮色。近年来,长沙精心打造“全链条”服务机制,以服务温度提升创新创业热度,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从就业扶持、创业指导到技能培训等全方位的保障。

  对于大学生创客和初创企业,长沙有四项政策支持,分别是“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初创企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

  湖南大学2023届本科生王淑禾在校期间创办湖南禾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生成式AI技术赋能文化数字化革新,开发了基于华为昇腾算力的国潮AI设计系统,直接带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专业的多名毕业生就业创业,获得长沙市“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20万元扶持。

  湖南农业大学2023届农学博士毕业生莫博程创办湖南橘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诱蝇球十分畅销,累计帮助我国农民减少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他的公司也获得长沙市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扶持资金8万元。

  作为连续17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长沙,对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攀升。如何让青年人才留得住?长沙仔细研究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规律,详细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组织了“星梦想 在长沙”等系列特色活动;先后出台“长沙人才政策22条”、“升级版45条”、“研发人才政策十条”、《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等,以高规格礼遇人才、以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创业。2024年,长沙为4.5万人才发放奖补4.65亿元,对336个创业项目发放2230万元。

  创新的生态

  近日,在热播的全球大学生创业节目《夺金2025》中,来自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的大三学生吴睿恩携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仿生扑翼鸟“云鹰”惊艳亮相。

  刚满20岁的他是个“机械发烧友”,在一次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中,吴睿恩和团队一起设计了一套横轴单齿轮传动装置,并把它安装在扑翼机的原型上。

  “开始只是练练手,但当我们去变电站调研时就发现,鸟类在输电线塔上筑巢和觅食等活动极易引发输电线路跳闸,不仅影响电网运行安全,也对鸟类自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他说,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此产生,“如果把我们的扑翼机做得更为逼真,再加上鸟类识别、自动巡航等功能,是否能在驱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飞行实验,这只与真鹰相似度极高的“云鹰”不仅能精准复原鸟类滑翔、俯冲、盘旋、扑食等动作,还可适配多种复杂的应用场景,已在多所高压变电站进行了示范应用。相比传统驱鸟设备,“云鹰”可使平均单个变电站每年减少开支近3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通过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首批立项。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培育。”吴睿恩说,学校的“一站式”创业服务为像他一样的大学生创业者省去了很多烦恼,也让他的创业信心更加坚定。“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支持、场地支持,而且指导我们办理工商登记等相关业务。我们学生团队还可以与企业专家面对面分享自己的项目,获得宝贵的建议。”

  如今,在长沙处处可以感受到开放共生的创新生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在这里深度融合,双向互动。

  “我的16人创业团队中,有7人是校友。”来自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达人杨西炜开始反哺母校。作为在校期间就凭借“中央热水和中央空调节能”创业项目拿下国家级创业大赛金奖的创业者,杨西炜与母校共同成立了“专创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双创学生200余名,转化创新创业项目32个,孵化创业公司7家。

  产业吸引力

  如果说优良的环境和政策能吸引大学生“看过来”,那么真正能让大家“留下来”的则是产业吸引力,以及看得见未来的发展前景。

  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锂电池,到应用在各类3C产品的新材料;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启动,到湘江科学城加速建设;从打破世界纪录的大型工程机械,到拥有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装备……随着新质生产力在长沙加速孕育,长沙的人才蓄水池得到不断增容,更多大学生群体的舞台边际被拓展。

  在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90后”博士杨乘宇在毕业后的3年时间内,已成长为公司研究院基础研究部高级经理。初来时,公司的硬碳领域产品还是一片空白,他带领团队废寝忘食地开发了4款硬碳负极产品。

  “虽然产品研发工作压力很大,但看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产品,我觉得非常开心。”杨乘宇说。他还主动挑起公司承接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大梁,作为骨干人员接连参加新型硅碳材料和汽车锂离子电池快充型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等项目。

  诸多园区也频出实招,以各类补贴、奖励、服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湖南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团队提供了工位3年免租、水电物业全免的优惠;长沙经开区启动“满天星”大学生科创联盟,致力于在4年内,聚合全国100所知名高校、校友会等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共同培育500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和科创项目;望城经开区则从场地支持、融资服务、创业项目补贴等方面推出了10余条具体奖补措施。

  为吸引和服务留学生创业,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更是专门开设国际青年创业港,推出“创业签证”,挑选有意向、有资源的优秀外籍应届毕业生给予创业指导和帮扶,让国外的青年才俊也能同步享受便利。

  创业正当时

  在创新创业的澎湃浪潮中,众多大学生出新出彩,既源于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奋斗,也离不开相关制度体系的合力托举。

  2024年11月,一支总规模5.05亿元的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推出,明确投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或师生共同创办项目。湖南麓山创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该基金的管理人,公司几十号人都有点忙不过来。

  “我们已经到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学院等全省多所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推介活动,宣传这个新的基金,征集创业项目,下一步准备去外省市的大学推介,吸引更多大学生来长沙创业。”湖南麓山创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李袁傲表示。

  日前,中共湖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从5个方面入手,以18项具体措施加大对青年人才留湘来湘政策支持。

  2月18日,长沙召开全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调度会,加快推动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落地见效。长沙将积极对接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建好市级创业投资保障体系,破解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构建“基地+基金+指导+服务”孵化体系,组建由企业家、投资机构专家等组成的导师团;出台大学生创业典型选树办法,集中打造更具实效性、更有影响力的长沙创业竞赛品牌。

  2025年,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把长沙打造成全球人才近悦远来的逐梦之城、圆梦之地。“青年兴则城市兴。接下来,我们还将结合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助力来自五湖四海漂洋过海的青年人才在长沙‘C位’出道,打拼出彩。”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大学生就是要乘着时代的风,直冲云霄!”正如吴睿恩和他的那只飞上天空的“云鹰”——不仅是一架模型,更是无数大学生群体在长沙敢“闯”敢“创”的梦想具象。

【作者:刘攀】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