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书记倡导“外学华为、内学长沙”到底学什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日讯 据红网消息,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向参会的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副市(州)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说,推进产业建设,就要“外学华为、内学长沙”。

1、何为“外学华为”?

杜家毫在会上阐释,面对今年以来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愈挫愈勇。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不图一时,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以人为本、聚才引才,从全球范围广泛搜罗引进尖端人才;坚持抱团取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坚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始终保持强烈忧患意识,富有远见地布局实施“备胎”计划,等等。观潮君查阅了相关资料,华为曾出过一本书,书名叫《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华为的发展史,存在怎样的危机,如何管理华为等有关内容。

任正非无疑是一个永远的危机意识者,一部华为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危机管理史”,与此同时,还是一部“自我批判史”。华为的成功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胜利,但核心价值观的维持,依靠的则是自我批判精神。危机与恐惧推动自我批判,也因此造就了伟大。

2、何谓长沙经验?

杜家毫书记总结了两条:一条是思路对头,抓住产业链建设不放,精细谋划、精准发力;另一条就是干部能干,在抓园区建设、产业建设中有一批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并形成一整套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机制。会上,杜家毫希望全体与会人员认真向这两个“标杆”学习,用心用脑、精准精细抓好产业建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那么,长沙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长沙既不靠边、又不沿海,并没有“天然”优势,那么长沙经验的“秘诀”又在哪?

在比勒陀利亚南非运输集团工厂组装车间内待组装的中国机车

一是紧紧拽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的“窗口期”。

从“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从中部崛起到粤港澳大湾区,曾经不东不西的长沙“左右逢源”,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长沙其实就是全球装备制造的“一线城市”。从研发到制造,从人才到资本,装备制造业最优质的“要素”都在长沙聚集。无论是首都新机场,还是全球的高铁建设工地,从雄安新区,到长三角、珠三角,长沙装备制造业的“基因”无处不在。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成绩单格外耀眼:整体产值达1660亿元,全球工程机械50强有4强在长沙,全国前5强中长沙占据三席。今年5月15日—18日举办的长沙2019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有1150家中外企业参展,囊括了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国际展商比重超过22%,现场订单和采购金额超过200亿元。“世界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已具备潜质。

二是长沙房价平稳,成了聚集“全要素”的“洼地”。

当许多城市靠“拼”土地资源,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的时候,长沙市保持了“产业兴城”谋发展的定力,抵挡住了“土地财政”的诱惑,没有被房地产绑架。去年以来的反炒房攻坚战,让长沙成为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严的城市。据数据统计,2019年3月长沙平均房价只有11011元,排名全国第61位。可以说,长沙是少有的产业上去了,房价却依然平稳的城市。长沙的经验表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人才引入,要力求聚焦城市最需要的要素,将产业做深、做长、做实。从近三年看,长沙城市净增人口分别为21.34万、27.29万、23.66万,充分体现了低房价的吸引力,也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

三是将智能制造作为统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

长沙的制造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决策者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在“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上着力,明确提出“三智一自主”(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和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作为长沙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借助速度的力量、资本的力量、市场的力量,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智造”之城呼之欲出。首先是“扩面”, 60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其次是“深耕”,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5G等先进技术结合,拓展应用场景;第三是有融合,构建融合的产业生态。通过这样的“定力”,长沙实现了加快新旧动能的平稳转换,这是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即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推动制造之变、工厂之变、智能蝶变,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实现“长沙制造”向“长沙智造”的升级。最关键是,实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政策链等的完美融合,有效支撑长沙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底,长沙梳理出22条新兴和优势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形成了一个“链长群”。针对产业链的关键、薄弱和缺失环节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有一个实例,很能说明问题。3年前,一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在湘江新区破土动工,如今已成为国内测试区之最:场景类型最多、测试道路里程最长、研发办公配套最齐全。百度、阿里、中车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纷至沓来。“链”就是这样“构架”出来的。过去一年,测试区已开展700余场测试,积累了5万公里测试里程,下一步还将建设车路协同的100公里开放城市道路和100公里智慧高速的测试区域,彰显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优势。

四是互联网实现“高位逆袭”。

数据显示,2018年,长沙互联网发展指数为223,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长沙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后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移动互联网企业达到2.6万家,产值突破900亿元。而在5年前,长沙的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不超过200家。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磁场”聚集区,长沙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高地”。这样一部“大片”的制作速度是惊人的,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保持每年100%以上的高位增长,平均每天就有四五家互联网企业注册。今年4月份举办的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吸引了近300名互联网及IT业界大咖、50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50余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专家代表参会,参加人数超3万人。“冬有乌镇、春有岳麓”,成为长沙的一张靓丽名片。

五是“中国芯”在长沙有了完整产业链。

“链长群”在“中国芯”产业链上,也有不凡表现。长沙在算法、芯片、软件、商密系统等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在产业链上游核心元器件和操作系统上,以国防科技大学、景嘉微、国科微等为代表在CPU、GPU、DSP等核心高端芯片研发设计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在中游整机及终端领域,中国长城作为中国电子网信产业的主力军,已经全面具备了从设计、研发、验证到生产自主可控整机和服务器的能力,在多个重要国产化替代项目中试点应用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下游系统集成及应用领域,盛鼎科技、中育至诚、浩鲸科技、数字政通等商业密码企业极大地增加了长沙高新区商业密码产业实力。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六是崛起“文创”新高地。

长沙的文创经济风生水起,形成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等一系列品牌。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再领风骚?长沙乘着“互联网+文化”的东风,正在打造新的“引爆点”。3年前,在长沙浏阳河畔,有一块不为投资者所动的“城中村”,如今成为了长沙市的“文创高地”,这就是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2000多家视频文化企业注册落地,跻身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8年实现产值400亿元,成为了湖南文创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中国V谷”正在长沙崛起。这变化背后,正是长沙市矢志不移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规划效果图

七是“人才高地”成功“破墙”。

从2017年开始,在湖南省委部署下,长沙开始拆大学城内的“无形之墙”。意在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和行业分割“三大围墙”,推广“高校+平台”“一校一园”合作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合作机制。中南大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一项技术,成立了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南大学科技园总部生根发芽。公司致力于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目前已申请国内外专利86项,软著135件。以“透明计算”技术为基础,研发生产出可穿戴设备、桌面终端、内外网安全隔离终端、医疗自助终端、智慧手表、智慧校牌、智慧课桌、智慧黑板等,这些产品在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显示,由岳麓区和中南大学共建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开园不到一年,已有150家科技型企业完成工商注册,27家企业签订入驻合同。长沙大学城聚集了29所高等院校,32位“两院”院士,57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万科技人才,30万青年学子。拆了“围墙”之后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成了长沙“科教兴城”的洼地。

3、“长沙经验”彰显了省会担当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长沙的基本定位是省会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省会担当是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省会担当四个字,成为长沙的“高频词”。长沙既要在全国争地位,也要在全省作示范,多次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也成为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排头兵。长沙的决策者,对于新时代进一步体现省会担当,同样有深邃的谋划。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表示,省会担当是全方位的,要体现在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长沙落地生根。基于此,长沙率先推进三大攻坚战、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省会该有的“样子”。长沙市市长胡忠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把握省会城市这一最基本的定位,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发挥“一带一部”首位城市优势,当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排头兵。

毫无疑问,长沙高质量发展仍然在路上。对于未来,长沙也成竹在胸。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强调,长沙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方向坚定不移。突出目标导向,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比如把研发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突出创新引领,在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上突出“五六七”布局,即聚焦“五大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强化“六大技术”攻关: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功能材料技术、信息终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视频技术;打造“七大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区块链。突出主体支撑,做强做优市场主体,推动企业“入规、升高、上市”和智能化改造“扩面”。

4、学华为和长沙的意义何在?

面对贸易战,任正非有一句名言,“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自信、是力量,是华为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安心做好“自己的事”的精气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大判断。值得研究的是,高质量发展,更强调的是质量而非仅仅是速度,强调的是发展而非简单的增长。华为之所以有“办好自己的事”的精气神,正是因为坚定了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当今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加,“黑天鹅”“灰犀牛”也不时冒头。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沙经济实现了高质量的“逆袭”,就尤为可贵。2018年长沙市GDP总量突破1.1万亿元,增长8.5%。可以说,长沙是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最为成功的城市。

无论是华为经验,还是长沙的探索,有两点共性,那就是:一是坚持干好自己的事,二是坚持创新发展。

从经济学来分析,华为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集团。华为成就的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创新发展抢占了制高点。长沙则通过“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方式,实施精准发力。推进了产业链“补链、扩链、壮链、强链”的创新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聚集了创新人才、提供了“要素供给”、做大了产业链上“朋友圈”。因此,长沙就有了实现可持续创新的发展底气和信心。

【作者:红网时刻特约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创新发展 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