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丨水电路网,贫困地区大变样
■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改变了贫困地区整体面貌。
——习近平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1日讯 据湖南日报消息(记者 刘勇)今年,怀化市鹤城区大坪村的村民不再害怕冬天来临。
这个位于海拔1174米的黄岩山顶上的乡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崇山峻岭,交通阻隔,而电力供应主要依靠小水电,入冬后电线覆冰,大坪村经常无电可用。
“现在,村民家里的电饭煲、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用得可高兴了。”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彭宏祥告诉记者,经过升级改造,村里用电有保障,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民宿。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大坪村游人如织。
基础设施,是大山里乡亲走出贫困必须迈过的坎。近几年来,我省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曾经山中不知岁月老的贫困山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万处,农村集中供水率接近90%,“十三五”规划内44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全面完成了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通过新建、改造供电线路1.2万余千米、配备变压器约6000台。建设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4万公里,窄路加宽2万公里。全省2.4万多个包括贫困村在内的行政村已全部实现“畅游”互联网。
“十一五”至“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规模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近4万处,农村集中供水率接近90%。全省农村供水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农村人口覆盖面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惠民工程之一。
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以来,全省水利系统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内44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问题已全部解决,加上“十三五”之前已解决饮水问题的140万贫困人口,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寻找可靠的水源,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我省相关各县市区想方设法,用多种形式解决饮水来源。
永顺县灵溪镇吉峰村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加之地处山腰,缺水是常态。以前家家户户修小水窖、建积雨池,以雨水作为生活用水。2018年,为了解决该村1400多名村民的饮水问题,永顺县一连打了6口井,都没有打出水来。县水利局请来省地勘局405队的工程队,经过反复论证和勘测,重新选择一个打水点,当钻头打到615米的地下深处时,清泉终于冒了出来,村民激动地点燃鞭炮庆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先后发动12万余人奋战在防疫情、保供水一线,齐心协力保障全省4万余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安全运行。1月31日,石门县东泉供水站花桥供水片出现水管爆裂,导致该片停水。接到报修电话后,供水站第一时间派抢修人员奔赴现场,但由于途中某社区发现疑似病例,多个进村路口被封闭,抢修车辆无法进村。抢修人员片刻不误,肩挑背扛,带着抢修工具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到爆裂现场,及时抢修恢复供水。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省交通运输厅全面加强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全省51个贫困县交通脱贫攻坚要确保4个“百分之百”:确保贫困县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100%通水泥(沥青)路;确保建制村100%通客车;确保贫困县交通部门管养的乡道以上现有公路新发现的危桥处治率100%;确保贫困县交通部门管养的乡道以上现有公路安全隐患处治目标任务完成率100%。同时,确保到2020年底,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高速通县、站场到乡、客车进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省交通运输厅根据全省贫困地区脱贫摘帽的时间节点,优先保障贫困县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需求,突出交通扶贫重点。
着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由省级筹资,全面推进25户以及1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建设通组公路2.4万公里的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实现“组组通硬化路”。
在邵阳市,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直接惠及了4000余个自然村、40余万贫困地区群众。新宁县沉水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324人。2018年8月,该村全长4.1公里自然村水泥路完工,在脐橙成熟季节,大货车直接开到了果园旁、家门口,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推动贫困地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打造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花垣县等3个贫困县跻身第一批示范县创建名单,按照客运(公交)枢纽站“一县一站”、乡镇运输服务站“一镇一站”、客运(公交)首末站“一线一站”、招呼站“一村一站”的配备标准予以支持,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出行贵和出行安全问题。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省51个贫困地区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81亿元,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551公里,完成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982公里,建设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4万公里,窄路加宽2万公里,旅游资源产业路2034公里。
交通运输大通道和主干网加速形成,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截至今年6月,我省贫困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62公里,比2015年增加了23%;普通国省道15980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普通国道3729公里,比2015年增加了110%;农村公路9.2万公里,等级率由2015年的88.7%提高到95%。
过去几年里,从“用电难”到“好用电”的贫困村,我省超过6000个,涉及供电人口超1200万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公司累计投资250余亿元,全面完成了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通过新建、改造供电线路1.2万余千米、配备变压器约6000台,为全省贫困村增加电容超80万千伏安。
“十三五”以来,为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筑牢脱贫致富基础,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还投资5.6亿元,累计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约1000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913台,新建低压线路4000余千米,为我省830个贫困村接通动力电,惠及贫困人口101.7万人。
与电力设施一样,宽带网络助力贫困地区农民过上现代生活。
“盼了好多年,我们村终于开通宽带网络了,现在我们老人也能够了解山外面的信息了。”2018年12月底,桑植县八大公山镇车大河村,村民龚天池家里光纤宽带开通后,他非常激动。
国家自2016年开始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我省积极落实部署。省通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大河村是我省最后一个通光纤宽带的行政村。至此,全省2.4万多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畅游”互联网。
借助一根网线,特色农产品飞出大山,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走进农村,广大乡村触网升级、焕发新生机。
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33岁的贾艾是村里最年轻的村干部,也是电商服务点负责人。他说,村里接通宽带网络后,电商服务点就成了全村的焦点,每天人来人往。村里的省级非遗项目“湘西竹编”手工艺品,通过网络走向三湘四水、大江南北;村里的老老少少,但凡会用智能手机的,都有过在网上购物的经历。
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是完善贫困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关键抓手。湖南移动公司积极落实国家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从2018年开始进行电普4G网络基站建设,全省电普项目共计建设1687个4G基站。通过电普以及其他各类农村通信覆盖工程项目的实施,我省实现了行政村主要区域100%有4G信号覆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