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通广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颖姝)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即便那山路弯弯苦寒贫瘠处,也有无法割舍的乡愁。当一方水土不再养一方人,古老的民间智慧里早有朴素的箴言——树挪死,人挪活。

  可是,挪去哪?如何挪?挪了怎么活?这又让多少人望山却步!

  2015年起,一场史诗般的大迁徙在中国大地上拉开大幕。“十三五”期间,超过960万贫困人口走出穷山恶水,迁入3.5万个新建安置点,一揽子解决吃住行、就医上学等一系列问题。

  湖南,长沙。繁华都市之外,罗霄山与雪峰山余脉绵延处,仍有那现代文明尚未到达之地。840万人口中,还有那3481个“极少数”过着贫苦日子。

  “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一个都不会少!还要稳得住、能致富、融得入;做出示范,走在前列,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长沙铿锵作答。

  挪去哪?新家园!

  巍巍大围山矗立于长沙东部。生活在这里的山民,不少还守着海拔600米之上的几间砖房度日。2014年,位于大围山南麓的浏阳张坊镇田溪村被纳入省定贫困村。

  长沙西部,平均海拔980米的宁乡青山桥镇友园村。“出一趟山要走几十里山路,老人看病孩子读书都不方便。”村民喻师傅回忆。

在宁乡巷子口镇,一场联欢会在同心村庄举行,这里居住着许多住房在2017年洪灾中垮塌的贫困户,易地搬迁之后也,他们正迎来新生活,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摄

  长沙县高桥镇桐仁桥村,土壤贫瘠,常年受水患之苦,贫困户大多因病、因残致贫,村里几乎没有集体经济。

  山路弯弯的深处,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事关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局的至关重要的“极少数”。

  高度重视,高位统筹。2016年,长沙市建立了由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20个部门及3个县(市)政府参加的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同年,市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长沙市“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确定了用2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与全市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

  一声号角,区县联动。扶贫干部用脚和笔,逐渐画出了一幅全市符合条件建档立卡群众共3481人的“长沙易地搬迁精准扶贫地图”。

长沙县高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白鹭湖生态小镇,68户生态移民扶贫户搬进中式风格的新家,迎接新生活。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拍摄

  “搬去哪里咯?搬出去就能过上好日子?”这是贫困群众发出的灵魂之问。长沙扶贫人给出的回答充满温情与希望:新家园!

  2016年伊始,宁乡把系列“千手工程”确立为“头号工程”。同年8月,青山桥镇81户贫困户成为千手爱心大屋首批主人。 目前,宁乡已建成龙田、青山桥、流沙河、横市、黄材、巷子口、沩山、沙田8个乡镇8处千手爱心大屋,666户贫困户共2142人全部入住水、电、气、网、学校、医院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的标准化新家园。

  “我有新家了!”2016年底起,长沙县高桥镇范林村的贫困户抽取了自己新家的房号。高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被称为“白鹭湖生态小镇”,2017年,首批63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入住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解决“迁去哪”,长沙始终突出“三结合”——结合集镇建设、结合旅游开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不是简单地给搬迁贫困群众盖一所房子,而是建设一个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的新家园,既要按政策要求抓紧完成达标建设,又要结合群众利益客观妥善地解决实际困难。”市发展和改革委党委书记、主任夏文斌在实地督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说。

  据统计,2018年底,长沙1078户共3481名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全部入住新居。“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3亿元,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9个878户2807人,分散安置200户674人。

  如何挪?先走心

  “搬出去好,但我就是不搬!”走访贫困群众时,时常遇到的这种回答,一度让浏阳小河乡年轻的扶贫主任罗翔很困惑。农民的乡土情结要保护好,老人的抵触情绪要疏解好,懒惰安贫的落后思想要纠正……经过扎实地走访说服,罗翔确定了全乡易地扶贫搬迁户30户。

  如何挪,先走心!走进贫困群众的“心灵茧房”,明确地告知搬去哪、怎么搬,以后“靠什么、吃什么、干什么”。有了这些问答,一切迎刃而解。

  搬出来,住进去。还得稳得住、留得下、住得安。长沙市精准实施“311”就业援助服务,每年至少为搬迁户提供3次以上职业介绍、1次以上就业创业指导、1次以上就业创业咨询,积极促进搬迁户就近就业、当地发展。

  在宁乡市,“职业技能培训到村到户”工程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一人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

张坊镇田溪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水、电等生活设施一应齐全,村民实现拎包入住,搬迁户邹丽萍喜笑颜开,正打开自来水洗菜。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在高桥镇锦绣社区安置区周边,长沙县积极争取特色种植、配套产业和旅游开发等就业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在浏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健康食品、鞭炮烟花等产业集群将企业招聘会现场前移到镇村。

  在易地扶贫搬迁这项艰巨工程中,最让人动容的,是长沙市发改系统牵头的、1500多个日夜坚持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对“家园”、对“乡亲”的深刻理解和温暖实践:他们带着“一个都不能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朴素承诺,与素昧平生的父老乡亲携手前行,共同圆一个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

  怎么活?靠产业

  从电话不通、没有网络的走马洞搬到宁乡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的王爱平现在每天都很忙,忙着和一群老姐妹跳舞。宁乡全面开展“千手工程”以来,王爱平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黄材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紧密依托长沙野鸭园、烟叶合作社、中药材基地等项目实施劳动力安置转移;通过农户+公司的方式,引导安置点居民走“民宿+度假”的发展新路。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如今已成为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乡村旅游产业经济体。

  浏阳张坊镇田溪村村民李有伦迟迟不肯搬迁,他的担心是:“搬家后,活不下去。”

用最好的地建最好的房,打造“五分钟”生活圈”,田溪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学校、医疗卫生室、电商平台等项目,让搬迁户享受最为便捷的服务,收获稳稳的幸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拍摄

  “工作的事我们会帮忙!”经过扶贫干部反复说明,李有伦搬家了。2017年底,田溪村共9户34名贫困群众搬进位于西溪磐石大峡谷旅游景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如今,村里以规模合作社为龙头成立了湖南西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李有伦一家就在家门口就业,年底还能分红。

  2017年,老屋被大水冲垮的吴湘友搬进了高桥镇白鹭湖生态小镇,在晚年圆了幸福安居梦。在长沙县,贫困户易地搬迁完成后,除了教育、医疗、低保、健康扶贫等方面继续享受相关政策外,还能获得光伏发电补贴;同时,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均可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100%。

  搬出来后怎么活?产业脱贫,帮扶搬迁户实现自我造血是关键。“十三五”期间,长沙市依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县一特”“一村一业”专项行动等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化产业帮扶,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脱贫,获得就业创业和致富机会。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田溪村易地搬迁户李有伦在家门口的水果基地务工,闲时还可以去景区兼职打工,收入稳定不用愁,还方便照顾家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拍摄

  要幸福?兴文化

  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如何杜绝“脱贫后返贫”?精神扶贫被提上日程。

  精神脱贫靠什么?靠文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幸福家园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双手创造的“富能量”。 2019年,长沙开始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自治模式。

  接管黄材镇千手爱心大屋工作后,千手爱心大屋管委会主任姜志强注意到,搬迁户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人穷志短。这个特殊群体久居山区生活贫困,搬迁后投入陌生环境,突然之间改天换地的变化引发很多心理问题,也让少数人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大屋推出特色管理机制——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全力协调解决109户贫困户入住后的遗留问题和管理问题。为了培养居民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屋成立党小组,党建在安置点社区建设中的政策引领和发展引领作用大大凸显。

浏阳市小河乡皇碑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0栋平房联排在一起,家家户户干净整洁,搬迁户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2017年,宁乡巷子口镇51户贫困户入住千手爱心大屋。不久后社区管理问题逐渐显现,鸡鸭散步、垃圾乱堆……

  “巷子花开”同心项目应运而生。项目积极探究新时代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的新途径,着力打造一个平台、三个基地(“同心汇”公益服务平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公益组织互助实践基地、志愿者素质提升基地)。同时,村里还积极开展星级评定、物资兑换、同心菜园等活动,搬迁群众参与和助力安置点社区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热情高涨。

  精神扶贫的意义在于拔出穷根,为搬迁户扶智、扶志,在内心搭建起安全温馨、充满希望的新家园,从此拥有创造属于自己幸福未来的能力。

  山路弯弯。

  这一头,是积重千年的贫困落后;另一头,已通向了百年梦圆的广厦万间。

长沙县高桥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白鹭湖生态小镇,罗忠海(左二)一家“拎包入住”温暖的新家,其乐融融拍摄全家福。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这道严酷的加试题中,长沙扎实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抓复产、上项目、促消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圆满完成,曾经饱受贫困的“极少数”将携手840万长沙人民,一起奔向小康生活,奔向下一站幸福。

【作者:全媒体记者 吴颖姝】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扶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