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长沙分行:多点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曹开阳 通讯员 陶甄)近年来,华夏银行长沙分行强化金融服务,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特色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金融供给质效,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统计显示,截至9月14日,其涉农贷款余额23.14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73亿元,增幅86.46%。
华夏银行长沙分行员工在向村民宣讲金融政策。长沙晚报通讯员 陶甄 供图
科技赋能,提升“三农”业务便利程度
华夏银行长沙分行成立乡村振兴专项工作小组,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规模稳步增长以及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为总体目标,在积极介入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支持乡村清洁能源、绿色生态种养殖产业链、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等绿色金融项目方面重点发力。在产业、就业、公益、消费等方面前端业务部门与后勤保障部门形成合力,在制度上保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为解决偏远地区资金结算、贷款发放等问题,华夏银行长沙分行积极开发线上金融业务,持续加强对互联网信贷产品的推广应用,陆续推出“随e贷”“POS网贷”等特色业务,依托线上渠道收集真实的商品交易、动产或不动产出租等正常生产经营数据,以系统自动测算和人工审核分析相结合,为符合标准的申请人提供授信额度以及流动资金贷款。同时,大力推广上线“小企业授信业务决策引擎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线受理授信申请、客户身份识别、风控大数据筛查、线上签约信贷合同、系统自动化放款、贷后管理数据自动分析等功能,具备用户获客、授信申请审批、放款管理、贷后管理等全流程功能。
线上业务的全面推广,为远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农村用户融资和结算提供了便利。截至目前,华夏银行长沙分行累计通过线上渠道发放贷款近2000万元。
“银担”合作,拓展乡村振兴服务深度
华夏银行长沙分行还积极探索担保新模式,与担保公司紧密合作,全方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
该行运用“银行+担保+龙头企业+上下游”模式,提供水产企业和养殖户急需的流动资金推广成熟的成鱼精养和鱼种培育技术,向湘阴县富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富氧水”。创新“银行+担保+项目”模式,支持湘阴县污水处理项目和农村自来水工程,保障了15个乡镇及片区49万人的自来水供应,为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民生活引入了真正的金融“自来水”。
消费帮扶,传递金融扶贫“华夏”温度
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带动地区特色产业良性发展,华夏银行长沙分行将扶贫采购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与湖南省扶贫示范中心开展合作,长期向贫困地区定向采购粮油、水果、肉蛋等,立足“造血式”扶贫。溆浦菜籽油、慈利红薯粉、祁东黄花菜、新邵茶树菇等明星扶贫农产品早已是分行食堂的家常菜,扶贫产品在分行食堂采购中份额已超过40%;各类工会福利、防暑降温物资等优先通过该中心采买;鼓励员工通过湖南省扶贫示范中心线上平台进行生活物资消费。目前,该行采购扶贫产品金额约150万元。同时,该行各下辖二级分行积极对接贫困村镇,在一线发力支持乡村振兴。如,常德分行专门对接汉寿县丰家铺镇鹿溪村,协助该村制定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方案,帮助该村实施楠竹林高产化改造,加强村内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并提供专项帮扶资金约10万元。
为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内涵,华夏银行长沙分行落实人民银行长沙中支“一村一机构”金融教育工作部署,选定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荆华村、麻林村作为宣传教育基地,将保护个人金融信息、维护个人良好信用、防范电信诈骗等重要知识通过原创手绘漫画的形式制作成宣传手册分发到全村每一户居民手中;开设“咨询展台”“金融文化墙”和“知识小讲堂”,介绍人民币真伪鉴别、支付结算业务、信贷业务等金融知识,鼓励村民合理运用金融知识改善财务状况,使用金融产品提升产能,提高生活水平。此外,该行在3个村设置“残损人民币兑换点”,统一收集村民的兑换需求,在“兑换点”安排专人清点、回收,方便村民及时兑换残损币,用上干净钱。
华夏银行长沙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继续因地制宜探索重点帮扶项目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力争打造不同特色的示范项目,为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贡献金融力量。
>>我要举报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