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舒筋活络锻炼,可避免“懒癌”上身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陶艳 陈安妮
11月7日立冬。
每到冬季,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说:“我好累,一点也不想动。”早上要等闹钟响三遍才起床;一周总有那么几天不想上班;办了健身卡去了6天就放在家里“吃灰”……
这种长期懒达到一种程度的现象,有人将其调侃成“懒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治未病及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易宣超表示,在医学上,“懒癌”其实是一种病,也可称作慢性疲劳综合征。
秋冬“懒癌”易扰情绪,应注重调理情志
易宣超解释,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疲劳持续时间较长,超过6个月,且无缘由,既不是因为做了大量工作,也不是因为患有其他疾病;更重要的是,这种疲劳感在停止工作或休息后,也不会减轻,什么也不做仍然感觉疲劳;第二,经常伴随其他一些问题,如运动后不适、睡眠后体力不恢复、短期记忆受损、肌肉疼痛、无红肿的关节疼痛、喉咙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压痛、头痛等。
以上这些现象的“懒”,要警惕是否得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我在门诊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42岁的王女士每逢入秋,出现情绪不高,身体疲惫、懒惰现象,严重时还有抑郁症症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易宣超考虑患者是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情绪低落,肝郁气滞。于是给予其心理疏导,嘱其放松心情,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唱歌、跳舞等,并予以“柴胡疏肝散”口服。半月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秋冬季节日照减少、气温降低,可导致人生理与精神状态紊乱。”易宣超解释,在人的大脑中,有个名叫松果体的腺体,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消沉抑郁。这是因为,秋冬季节阳光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威力逐渐减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从而降低唤起细胞兴奋性的程度,人就会情绪低沉,身体总感觉很疲惫、懒惰,严重者还会在此时引发抑郁症。
如果人体的生物钟不能适应这种季节变化,会造成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表现为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上述王女士出现的症状时间,在入秋后逐渐加重。这是由于人体与大自然相应,秋冬主收,特性为肃杀,阳气收敛。中医学角度上,肝主情志,所有的情志病都与肝有关。在自然界阳气收敛时,易导致肝郁气滞,从而引起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即常说的“悲秋”。因此,秋冬季节应特别注重疏肝、调理情志,以避免引发“懒癌”。
天冷“筋结病”易上身,可进行舒筋功能锻炼
立冬时节,天气渐寒。天寒人体的阳气渐趋入里,外在之筋者热胀冷缩,人体就会感觉活动不灵活,懒得动了、懒得想了,只想围着火炉取暖。这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对于平时缺少运动的人来说,就潜藏着一些筋结性的病变,容易出现筋骨疼痛的症状。
“这种筋结病,是造成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易宣超介绍,近期临床有位50余岁女患者,劳累受凉就感觉头部两侧胀痛,自诉有偏头痛病史,检查时发现患者两侧头部及颈部有广泛的筋结点,触之有形,按之疼痛。于是,给予了患者针刺解结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另一位66岁的李女士,因腰腿部持续性胀痛、酸软,左下肢偶有放射痛,肩颈部持续性胀痛,双手指近端掌指关节肿胀疼痛,行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而前来就诊。在问诊后得知,患者反复多部位疼痛10余年,从颈部、肩部、腰部、臀部、下肢均有广泛明显的筋结病灶。在治疗上,医生对其予以针刺解结,每次操作半小时到1小时,针刺一周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易宣超分析,由于现代人工作、心理压力大,又缺乏舒筋的功能锻炼,工作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加上夏天贪凉饮冷导致阳气受损等,不知不觉产生一些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肌劳损、肩痛手麻等,这些是中医所说的经筋病变。还有些人虽无明显疼痛感,但也会因上述原因,使人体逐渐形成筋结点。
“当今天的筋结点不被身体感知时,累积起来,明天就会压迫到经络,经络气血流通不畅,人的活力就会下降,不愿活动况且感觉很累。”易宣超说,当我们能感知到筋结点存在时,身体已出现了疼痛和(或)运动功能障碍的症状了,从而形成慢性疲劳综合征。
外治内补加运动,应对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从中医辨证来说,有气虚,或湿气困重、淤血凝滞,既可以通过口服中药来治疗,也可采用中医外治法来达到疏通气血的效果。”易宣超表示,中医外治法中的经筋治疗,即直接疏通人体经络,可以补充气虚,也可泻出湿气、淤气等。
因筋结点的广泛形成,而导致患者的慢性疲劳、活力下降的症状,正是经筋疗法的适应症,通过针刺及手法解结,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
慢性疲劳综合征日常如何预防?易宣超有如下建议。
多敲筋经。民间有“筋长一寸,寿长十年”之说,平时就应注意进行功能锻炼,使经筋柔顺,每天敲打敲打筋骨,可防病于未然。
均衡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辛辣烧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在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麻辣烫、烧烤后,不宜立刻休息,易造成湿热内积,引发慢性疲劳。应保持规律生活,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三餐按时,尽量戒烟限酒。
善于沟通。压力大时要善于调整心态,适时减压。工作生活中,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及时排解精神压力,避免出现过大的情绪起伏。
加强锻炼。不要长时间睡在床上、宅在家里,经常做舒筋锻炼,可让身体的血液快速运动起来。除走路外,多进行伸展、拉伸、迈开大步等力量运动,并变换不同的姿势;不用每天追求走路步数,要把运动当成一种乐趣,而非压力,这样对身心都大有好处。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