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毒蘑菇致死事件!省疾控专家支招:实在想吃野生菌,只吃寒菌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肖智丽)近日,广东一户人家因食用野生蘑菇,致家中外婆、妈妈和3岁孩子抢救无效死亡。这个秋天,你吃野生蘑菇了吗?为什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屡禁不止、频频发生?想吃野生蘑菇又怕中毒,如何才能优雅吃菌不躺平?今日,湖南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专家跟大家聊一聊野生蘑菇的那些事。
据悉,湖南全省各地每年都有误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有4点:
外形太像,可食蘑菇和有毒蘑菇长得极其相似。大量的野生蘑菇中毒数据显示,我省大部分有毒甚至剧毒蘑菇跟可食用蘑菇外观极其相似,别说普通的老百姓,就连阅菌无数的菌类专家也表示难以用肉眼辨认。例如,老百姓常说的可食火炭菌VS剧毒亚稀褶红菇,可食草鸡枞鹅膏与鸡枞菌VS剧毒的灰花纹鹅膏与假褐云斑鹅膏,可食石灰菌VS有毒的日本红菇等。
菌种太多,可食和有毒等多菌混吃。经过多年的野生蘑菇鉴定经验,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教研室主任陈作红教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样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但怀化、湘西地区野生蘑菇致死事件较少,我省野生蘑菇致死事件基本集中在长株潭、永州地区,这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怀化、湘西地区的老百姓只采食寒菌,而长株潭、永州地区的老百姓什么野生蘑菇都敢采食。省疾控专家表示:“像这样多菌混搭的老百姓采到剧毒蘑菇的概率远高于只吃寒菌的人群,所以吃野生蘑菇并不能像营养膳食指南推荐的那样遵循食物种类多样化,这是无毒与剧毒的差别,只要采错一朵中等大小的剧毒鹅膏,生命可能就此止步。”
经验太杂,用大蒜、银针试毒等不靠谱的经验流传。自认为掌握多种鉴别方法的资深采菌人,坚信通过颜色鲜艳程度、生虫或生蛆、受伤变色、与银器大蒜同煮是否变色等方法,可以正确区分哪种蘑菇有毒、哪种蘑菇无毒。事实上,这些方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根据疾控流调人员对中毒者的调查资料来看,很多野生蘑菇中毒的老百姓食用前都是非常谨慎的,各种鉴别偏方都试过了才放心食用,只不过方法用错了,最终还是中招了。省疾控专家提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关键!
硬挺太久,中毒后不去就医耽误最佳救治时间。近日,永州发生一起假褐云斑鹅膏中毒致死事件。假褐云斑鹅膏作为一种急性肾衰竭型中毒蘑菇,一般经过对症治疗约25%的病例需要血液透析,经过积极治疗3周后即可恢复且没有后遗症,为什么会引起死亡呢?原因竟然是患者拒绝治疗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据了解,江华县一家3口食用野生蘑菇后,2人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其中罗某症状较重,出现肝、肾、心肌功能轻度受损。医生高度怀疑剧毒蘑菇中毒,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但是患者拒绝了。经过反复出院再入院后,患者最终因病情过重导致多次心跳骤停、抢救无效后死亡。
为降低野生蘑菇中毒致死风险,湖南省疾控中心食安科专家支招:湖南人只吃寒菌。
食菌习惯我国自古就有,《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文字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省疾控中心专家给湖南老百姓的建议是只吃一种菌子——寒菌(又叫枞树菇、松菌,包括鲜艳乳菇、红汁乳菇两类)。寒菌颜色比较独特,很少有毒蘑菇与其长相相似,老百姓只采这种辨识度高的寒菌应该可以大大降低我省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