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绿茶小镇谱乡村振兴新篇
宁霞 周游 彭帅
从未有一座小镇,像金井这样,如此茶香袅袅,令人难以忘却。
长沙以北,沿S206一路探寻,绵延新绿如碧波万顷,空气中茶香脉脉,闻之心旷神怡。
漫步金井,与最盎然的绿意相逢。自古与茶结缘,坐拥十里湖面、百年古井、千年古寺、万亩茶园,素有“世外长沙,绿茶天堂”的美名,是长沙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目的地。
品味金井,与最热烈的红色对视。这片热土上,杨立三、刘英、吴文炳,一个个名字光彩夺目,长沙县848名在册革命烈士中,金井镇就有402名,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传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3月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长沙县调研时,寄语该县要打造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创新区、乡村振兴标杆区、文旅融合示范区,奋力推动长沙县发展再上台阶、再创辉煌、再谱新篇。
“要把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沈裕谋要求,金井镇要坚持生态优先,创建特色小镇,朝着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接续奋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新时代大潮风起云涌,“清和金井·绿茶小镇”正以昂扬姿态,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奋进征程。
听,这是胜利的回响,更是启程的足音!
聚焦壮大经济实力
打造产业兴旺的特色金井
漫山绿意,鸟语声声。
蒸软、压型、烘干、包装……湘丰茶业集团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阵阵茶香沁人心脾。在湘丰茶业自主研发的生产线上,制茶师们有序忙碌着。“我们每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0公斤。”湘丰茶业生产中心负责人谭文的脸上满是自豪。
“浙有龙井,湘有金井。”金井镇因茶闻名,以茶振兴。“茶元素”便是小镇产业振兴的根基,“绿色”则是小镇迈向乡村振兴的关键底色。实现金井发展新速度,多举措并行、多产业发展不可少。
金井镇茶园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年均综合产值10余亿元。以茶为媒,培育“湘丰”“金井”两大茶叶品牌,推进全域茶化、茶园彩化和茶技优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丰富茶叶业态,金井镇通过茶产业不断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金井镇围绕盘活土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多方面下足功夫。
作为最老一批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长沙县第一个湖南“老字号”,金井茶厂早在1984年就荣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国家质量奖。虽然是老牌茶厂,但受限于传统销售模式,2000年改制之后的金井茶厂举步维艰。
“当时,我们仓库积压着几万担茶叶。”金井茶厂改制后的第二代掌舵人周宇苦涩地说。
变则通,通则达。面临危机,周宇一方面调整营销模式,另一方面则赋予企业新的定位。“有优美的环境,茶园更应该向着公园、景区转身。”
近年来,金井茶厂开始打造茶旅文化产业园,将特色茶业、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巧妙“联姻”,致力于打造“世外长沙绿茶天堂”,促进了千年茶文化与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绿色生态文明的融合。以茶叶为主题的1000亩茶文化主题公园,也面向市民开放。
在周宇的打理下,金井茶厂成长为湖南金井茶业集团,拥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带动茶农5万多人,年产值近5亿元。
做优提质绿茶产业,做强提升支柱产业,做精提效优势产业。金井镇在打响“湘丰”“金井”两个品牌的同时,更是在扶持区域内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本土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如今,金井镇已是长沙县首个获评省级特色农业小镇的乡镇。“湘丰”“金井”两大茶叶品牌享誉国内,金龙智造崛起成为“民生工程服务商、智慧城市运营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代大围子黑猪也在此“安家”。“金茶、金米、金薯、金猪、金菜、金铸、金虎、金艾”八大富有浓厚金井色彩的“金”字品牌已初步形成。
更可喜的是,胖仔有机蔬菜、沃园红薯、同展农业、天府生态农业、胖仔农庄、沃园农场等一批新型农业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金井镇正以稳健发展的“金井步伐”,致力打造产业兴旺的特色金井。
“未来,金井镇将加大主体培育,全面树立‘绿茶天堂’的茶叶行业市场品牌;加速优化升级,全力打造‘金井特质’的有机生态高品质茶园;推动茶旅融合,着力彰显‘绿茶小镇’的集镇品位与文化内涵。”金井镇党委书记刘智平表示。
聚焦实现共建共享
打造治理有效的活力金井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近年来,随着金井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推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着力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创新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物业经营型“抱团”。“十三五”期间,金井镇实现了人均纯收入突破3.7万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
土地合作型的“湘丰村”,是金井镇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村。湘丰村将农民土地流转至集体土地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流转,通过科技引领和龙头企业收益带动,实现农民增收的“五元回馈”,即按年一次性收取保底流转金、集体股份收益保底分红、优先就业工资收入、农民救助金、集体股份收益分红。
村级集体经济从2016年并村之初的8.49万元到如今的近130万元,是金井镇湘丰村发展的真实写照,湘丰村也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村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比例逐年下降。”据湘丰村党总支书记林金良介绍,过去村里70%的人外出打工,现在则反过来了,外出务工的比例下降到30%,仅湘丰集团就吸纳了2700多位村民就业。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不断增加,金井镇坚持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构建民主、和谐、法治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自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倾力建成治理有效的活力金井。
“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红白喜事,切勿铺张……”2020年,全国文明村镇金井镇金龙村新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四字经》在村里掀起了一股热潮。推行党员连户“135”工作模式、组级议事“八步”工作法等,金龙村用实际行动奋力建设产业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五美”新乡村。
如今,在金井的大街小巷,关于“五零”建设的宣传标语、横幅等随处可见。深入推进“党建+五零”建设,出台“五零”建设示范组、示范户认定细则;积极探索“微网格”组级治理模式;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将行动落实抓细,在镇域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在金井,都挺好!
聚焦弘扬时代新风
打造乡风文明的向善金井
“黄师傅,又来麻烦你补鞋了。”在金井集镇农贸市场入口处,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修理店内,挤满了等待补鞋、配钥匙的当地居民。
伴随着补鞋机器的咔嚓声,52岁的修补匠黄海明正佝偻着身子,娴熟地转动机器,嘴里与前来补鞋的顾客闲聊着生活趣事。这位稍比门口配钥匙机器高一点的四级伤残者,依靠修理店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生计。黄海明在他近三十年的修补工作中,一直坚持“三不要”原则:残疾人修补不要钱、生活贫困的人修补不要钱、小修小补不要钱。
“只要附近居民有需要,我就会经营好我的修鞋、配钥匙小店,这是一份生计,也是我的价值与责任。”黄海明说。
数十年的坚守,让金井的群众对这位有着非凡的修补手艺和高尚品德的补鞋匠有了别样的情感。他热心助人、诚信经营的典型事迹,也在金井镇深化“厚德星沙”建设中口口相传。
厚植乡土文明,激活乡村文化。2019年7月,金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开放,满足了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志愿活动、理论宣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这里俨然成为了当地群众的“百姓之家”。
老百姓文化生活是否丰富多彩,获取信息的渠道至关重要。金井镇率先全省成立乡镇融媒体工作室,致力于打造镇域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枢纽。工作室通过整合资源,统一阵地,深度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让党的理论、最新政策、最新动态、最美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优化文化服务、培育特色文化、塑造人文魅力,金井镇坚持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出乡风文明金井指数,通过测评找出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制定有关决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着力构建乡风文明的向善金井。
成立“新茶乡”七色服务队,推出移风易俗“十个一”工程,打造“金牌嫂子”志愿服务品牌,开展“金井好人”评选活动200多场。实现以文化人,真正做到纯民心、美乡村、富村民。
如今遍布金井的“金牌嫂子”们时常穿梭于村头巷尾,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介绍垃圾分类方法、倡导移风易俗,不仅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带动金井广大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金井人,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长久动力。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感染一座城。在黄海明和许许多多志愿者“好人”力量的传递下,“做好人行好事”已经成为新时期金井新风尚。2020年,金井镇获评全国文明镇,成为长沙县首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聚焦改善人居环境
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金井
烁玉流金,仲夏金井。
沿着金井大道远眺,整洁宽阔的柏油路旁,一幢幢风貌统一、整洁靓丽的民房映入眼帘。庭前是整齐菜园,屋后是葱郁茶园,清清自来水流进农家,洁净沼气代替了柴火炊烟。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项民生实事,金井镇正在按下“快进键”,一个个人居环境示范片加速建成。
“生活污水实现一体化处理后,沟渠能洗菜,菜园像花园,鸡鸭全圈养,水塘清如许。”近日,金井镇蒲塘村学堂组60岁村民饶立如一边洗菜,一边喜笑颜开地说。
在蒲塘村学堂组和蒲塘老街组,得益于村子里打造的两处市级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曾经水沟发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村庄变了模样。
“让水留下来,净起来,美起来,小微水体变成了小微景观,村容村貌大改变,人居环境大变样。”在蒲塘村小微水体管护示范区项目现场,蒲塘村党总支书记杨莽感叹着,建设之初的美好愿景,如今变成了现实。
人居环境改善关键在人。在金井镇有一群“蓝天侠”,因为他们,金井多了一抹绿意。
金井镇金龙村离任村干部汤忠勇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每天穿梭于村头巷尾的“蓝天侠”。在家,他监督家人垃圾分类,在外,更是带头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他还充分利用支部会议、党员组织生活会及各类讲座,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一家家解释,一户户示范,上门发放垃圾袋,讲解投放要领,号召大家从平时生活的点滴中做好垃圾分类。”汤忠勇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据了解,金井镇将充分发挥“一湖一河一山一片区”的独特资源优势,建设品质新镇;争取京港澳高速复线过境金井,加快打通连村连组的“断头路”,全面完善路网系统,优化全域交通;争取管道天然气入镇,引进管道天然气入“三区”(集镇区、工业区、居民集聚区),从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建设好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美化生活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金井。金井镇以“全市唯一、全省最美、全国示范”为目标,以“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为指导,坚持全域常态整治、全域优质建设、全域精品示范,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助推美学经济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打造生活富裕的幸福金井
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致富奔小康是民之所盼。过去几年金井镇用心用力用情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于2020年底帮助587户1598人全面实现“摘帽”,并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描绘出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可干、有钱可赚”的美丽乡村画卷。
走进原省定贫困村金井镇蒲塘村,村民李元辉舀起一瓢玉米往院子里撒去,一群鸡鸭便围上来啄食。“去年养了60只土鸡和340只鸭,纯收入有20000元左右。搁在以前都不敢想,现在日子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哩。”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李元辉的脸上满是喜悦与憧憬。
此般幸福场景,蒲塘村南边的观佳村也正在上演。这座小村子结合地域特色挖掘“红薯经济”,几角钱一斤的小红薯,摇身一变成了特色小吃,加工后能卖十多元一斤,身价大涨。用料实在、口味地道的红薯片去年给村民带来直接收入超120万元,这份甜蜜事业不但甜润了食客的味蕾,也充实了村民的腰包。
凭着制作红薯片的手艺,55岁的杨春花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一天能赚1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在观佳村下大屋组,40多户村民在红薯片加工作坊就业,每户保底收入可达3万元。
李元辉和杨春华的故事只是金井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足不出户的“居家就业”充实了百姓的口袋,也让发展指标增添了“幸福指数”。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伴着长沙县城“两有两富”的号角擂响,金井镇积极关注民情、呼应民声、办好民事,聚焦群众的“头等大事”与“关键小事”,铺排民生项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村民的幸福生活按下加速键。
“以前的老楼设施老旧、通道狭窄、停车位也少。现在,不仅新建了停车坪、电动车充电桩,而且内部增设有电梯,老人看病也更方便了。”金井镇中心卫生院内,前来就医的居民纷纷点赞。
2021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的金井镇中心卫生院综合门诊楼,是目前长沙县北部乡镇医院中最好的医疗综合门诊楼,服务辐射金井镇及周边乡镇近20万人。以往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都分散在各处,要来回跑多趟,现在同一楼层基本就可以完成整个流程,省时也省心。“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迅速在金井人民的眼前、身边展开,伴着盛夏的微风,奏响一曲曲增进民生福祉的交响乐。
站在回顾百年、开辟未来的历史新起点上,金井镇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打造“特色金井、活力金井、向善金井、美丽金井、幸福金井”为抓手,抬高发展坐标,做优美学经济,助推茶旅融合,率先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镇,为长沙县“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展现金井担当,贡献金井力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