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的坚守与突围

相链区块链

  黄洪珍

  2018年,中国持证记者数量逾20万;2018年,全国有40多份报纸停刊,但中国报纸印刷量仍有781亿对开张。对新闻业来说,这是一个剧烈变化着的时代,日渐消弭的传统媒介、如雨后春笋般萌发的自媒体、媒体机构充满挑战的转型之路……无论是从前的纸媒时代,还是当下的转型时期,都在时刻拷问着每一位新闻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应当坚守什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这些问题,从梁瑞平新著《一个新闻人的核心素养》(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中,或许可以寻得一些答案。

  “思想力是先导,应变力是动能,智造力是保障,领导力是支撑”,这是作者在自序中提出的理念。作为一位职业新闻人20年从业经历的反思与总结,该书紧紧围绕着这四大主题,将作者20年纸媒工作经历徐徐展开,辅以多年来或精彩绝伦或特色鲜明或发人深省的新闻作品案例,描摹出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点滴日常与细腻感触;也从新闻人的视角,侧面刻画出一家省会城市党报不断求新求变的发展历程和整个新闻行业的时代变迁。细细读完全书,深感此书价值独有,亮色耀人。

  首先,便是实践性与理论性的高度融合。由于具有极强的实务性特征,新闻业常常被人说“新闻无学”,但当置身行业之中,方能真切体会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之间紧紧相融、密不可分的联系。新闻人当坚守的思想立场是什么?记者编辑在新闻采写中当遵循的职业伦理有哪些?新闻工作者当如何“智造”兼具价值与特色的新闻产品,又当如何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采写经历,尤其是在报社内担负编辑、值班主任以及值班编委等不同岗位职责时的所悟所想,基于实践基础进行深入的理论性分析,带来了一场跨越新闻学界与业界的交流探析。

  其次,是该书所带来的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要变的是报道方式、经营理念,不变的是新闻人的底线、热情、引以为傲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全书共分为思想力、应变力、智造力与领导力四大部分。在思想力、智造力与领导力这三个部分里,作者阐述了自己20年来在新闻指导理念、新闻创作流程、媒体运营管理中的所获所得——提升问题意识、用慧眼发现新闻价值;加强策划、细细打磨,用心“智造”受众喜爱的新闻作品;守住底线、充满底气、把握底蕴。在应变力这一章节,作者以长沙晚报的改版方案和多次的外报考察经历为例,对融媒时代传统纸媒的应变进行的探析,充满着思辨性与创新意义——作为曾经辉煌的纸媒,面对纷繁的环境和来势汹汹的竞争者,不可放松也无须惶恐,要剖析自己的强项与弱势,做强主流、做出精品、打造特色、提升技术,在融媒时代不忘初心,更加关注民生,“因时而变、从新出发”。

  最后,此书以一位一线新闻人的微观视角,从侧面透射出整个行业20年来的点滴变化,令人于细微之处,窥见一份报纸甚至整个报业在历史进程中的兴衰起伏。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述,“全书同时是一份样本,有兴趣者可以据此从某个侧面来理解一份创刊逾60年的省会城市党报如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地努力。”

  从过去报纸发行量名列前茅的地方党报,到今天坐拥中央厨房等高新融媒体平台的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正随着时代不断转型。而当我们将目光向下聚焦,会发现这点点滴滴的可喜变化,正是众多求新求变的新闻人、众多踏实做好本职工作还不忘思考行业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所带来的。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不负那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称赞与期盼?这本著作对新闻人的核心素养、对新闻人所应具有的坚守与转变进行了详细阐述,相信阅读此书之后,定会有所收获。

  (作者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购买请戳>>一个新闻人的核心素养

【作者:】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梁瑞平 新闻 素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