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南北年味
■左琦
自结婚后,过年便是婆家一年,娘家一年,北方一年,南方一年。在山东体验北方的年味儿,对于正宗南方出品的我来说,可新鲜了!
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北方的年味儿蕴藏在饺子里。婆婆的手艺是经年练就的功夫。切菜、剁肉、拌馅、调味、和面、揉面、切面团、擀面皮,浑然天成的一道道工序,行云流水一般。这其中又数擀面皮最难了。面皮擀厚了,包馅后下锅煮时,既费时间又不容易煮熟;面皮擀薄了,又容易把饺子煮破。因此,擀面皮要擀得均匀且要尽量成形,可见这绵里藏针、透着巧劲儿的功夫,堪比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了。要是谁吃到了含了硬币的饺子,那可是新年的福气,绝好的兆头,这份头喜儿可是家人都盼着的。聪明的婆婆总会把这特殊的饺子舀到孙子的碗里,孙子是家里的宝贝疙瘩,自然是要承接家里最大的福气了!
腊月二十九,婆婆开始蒸包子。白菜馅儿、韭菜鸡蛋虾仁馅儿、羊肉馅儿的足足蒸了两大锅,个个面庞大,令人食指大动。待氤氲的香气散去,在一堆包子里,挑个最让人眼馋的掰开,一嘴下去馅就直往外涌。皮薄馅大的自家包子,透出北方人的地道实在来。
年三十一大早,婆婆就开始忙活起来。按照山东的风俗,除夕早上,要吃面条,寓意“钱串儿”。因靠着渤海湾,餐桌上少不了摆些冷碟:琵琶虾、梭鱼、墨鱼仔、对虾……嗬!全套的海货。这天的下午,男男女女互相串门,热热闹闹嬉嬉笑笑,嗑着瓜子剥着花生。屋外的开天雷响炸了天,看门的狗都闲散地躺着放了大假,满心等着主人喂些年货呢!
与北方截然不同,南方的年味儿主要集中在那一桌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上。母亲举一人之力,调众口之味。若论起她的招牌菜,但凡能上桌的均可入列,这也是典型的湖南家庭妇女持家能力的体现了。湖南人爱吃熏腊制品,腊味合蒸是餐桌上的常客,腊肉、腊鱼配上浏阳豆豉,咸甜适中香而不腻;粉蒸肉的受欢迎程度自不必说,上等的带皮五花肉拌以老抽、生抽、料酒、鸡精、盐、胡椒粉、蒸肉粉,经高压锅的“淬炼”,鲜香味美软软糯糯,大快朵颐直呼过瘾;湖南人谓“无扣肉不成席”,可见它在席面上的重要地位,虎皮扣肉的完美搭档就是梅干菜了,酸香扑鼻的扣肉入口即化,当真是味蕾的奇妙之旅!要知道,做得一手好腌菜也是湘妹子的好本事呢!
五圆蒸鸡、剁椒鱼头、干蒸八宝果饭、冬笋腊肉、酿豆腐、炖猪脚……满满一大桌又岂止十个菜?这些象征着阖家欢乐、蒸蒸日上、大吉大利、年年有余、节节高升的菜品,既不缺品相又不失本味,如何不受欢迎呢?所有的美好、吉祥、快乐、幸福,都在觥筹交错间传递,一年的辛劳疲惫也遁销无形了。若是大家都夸口母亲的厨艺,再看看见底的碗碟,母亲那合不拢的嘴和溢满笑意的眼睛会告诉你,为这顿年夜饭前前后后的忙活劳累,值了!
饭后,全家团坐,叙旧话新,其乐融融。长辈给小孩的衣兜里塞上压岁钱。孩童们喜不自胜,这是他们过年最大的盼头!大年初一,打开家门,谓之“开财门”。家族内的亲戚就开始互相拜年了,相见辄祝“新年好”“恭喜发财”“万事顺意”之类的吉语。穿新衣、穿新鞋、戴新帽,从头到脚的新,新的一年就这样喜气洋洋、生气勃勃地开始了!
南北年味儿,不同风味儿。今年号召就地过年,山东婆家暂时不回去了,但我依然可以视频连线两边的家人,互道祝福、乐其所乐。丰富的电视节目、满桌的名家名著、规律的生活作息、平和的情绪状态,足以保证疫情之下的年也是快乐幸福的。不聚餐,不扎堆,过个健康年。祝愿国昌民富、国泰民安!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