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加热原始创新的“冷板凳”

相链区块链

  袁云才

  自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提法愈加频繁见诸政策文件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同时强调,“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基础研究是什么?乍一看它跟我们的生活距离很远,似乎没什么大用,但从长远来看相当重要。试想,没有牛顿的“三大定律”,人类连很多力学基本原理都不清楚,就不可能发明先进的交通工具,更不可能有后面的航天奔月。可以说,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与变革的源动力,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

  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重视应用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基础研究类似于“长线投资”,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效果,而花费的时间、精力相对来说可能更多。于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冷板凳”,愿意忍受清贫、寂寞去“苦坐”者很少,与炙手可热的应用研究形成鲜明对比。

  诚然,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改造升级,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秘诀。但如今的中国,科技发展已从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一些先进技术甚至成了他国学习的对象。当此之时,经济水平、科技实力想再上一层台阶,就必须依靠更多的原始创新。正如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基础的厚度,只有把“基础”打得更深更牢,“科技大厦”才能建设得更高更稳。

  作为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长沙GDP增速多年来领跑全国大中城市,创新引领功不可没。自2019年以来,在70多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长沙的创新能力连续三年位列第8,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原始创新力就是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当前长沙正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无疑需要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要为重大原始创新的“冷板凳”加热,需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增加“压舱石”,强化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二是打开“校正仪”,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三是抓住“生命线”,加强卓越创新人才的引育。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代表建议,应完善原创探索性基础研究项目立项与评价机制,解决立项评审时间过长、资源成本过高等问题。总之,加热“冷板凳”,关键在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其中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期盼敢为人先的长沙人在这方面取得更多更大的突破。

【作者:袁云才】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