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医在家门口,浏阳成全国示范 | 山水洲城记
12月6日至8日,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会在浏阳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各县级中医医院设置3100余个分会场。
这是近年来首次开展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推进会。会议在浏阳召开,彰显了“健康浏阳”的实力与活力。
2022年,浏阳市率先全省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让百姓共享优质中医药服务,浏阳有哪些关键招数?橘洲君带你一探究竟!
一
初冬,位于城区中心地带的浏阳市中医医院热闹非凡。门诊楼里站满了患者和家属,几乎与城市大医院无异。
除了就诊病人外,8日医院还迎来了许多现场观摩嘉宾。他们是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部分县级中医医院的负责同志。与会人员分组先后观摩了医院急诊科、针灸推拿康复疼痛科、中医经典科、心电诊断中心、骨伤科,详细了解了医院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吸引全国中医专家实地观摩,浏阳市中医医院有何魅力?
一是硬实力。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于1956年,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15年获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省县级第一家;2022年获全省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县级第1名,在全国县级中医医院竞争力排名位居前列。橘洲君了解到,医院建立了卒中、胸痛、创伤、出血、中毒“五大中心”,开设临床专科42个,制定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82个。
二是有特色。
走进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的中医特色调理门诊,石学敏、励建安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医大师孙光荣传承工作室等格外引人瞩目。以针灸为例,科主任李丹告诉橘洲君,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续的康复治疗有很好效果,浏阳百姓足不出市就能享受“院士级”名医诊疗服务。目前,医院开设国医馆等中医特色门诊32个。
三是专业强。
在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设有10个单元,开展中医治疗项目70余项;在骨伤科,分五个亚专科,开设床位300张,中医手法诊治年服务量8000余人次,年手术近4600余台;自主研发中药制剂43种,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
浏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周秋涛表示,近年来,医院围绕建设湘赣边中医诊疗中心的目标,紧扣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实施“突出中医特色、提升综合能力”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打造县级中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这次会议为什么会选择浏阳?
浏阳市中医医院院长梁鹏透露,其实沿海发达地区也有很多县级中医医院发展不错的,但对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内涵式发展的“浏阳经验”显然更有借鉴意义。
截至2022年9月,浏阳有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1543人,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为41.46%。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网底”,浏阳形成了分层次、全覆盖、快响应、高效率的中医药工作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 “好中医就在家门口”。
二
除了县办中医医院强,浏阳的乡镇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也名声在外。目前,浏阳有35家乡镇医院(卫生院),其中有4家乡镇卫生院入围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
橘洲君来到浏阳社港时,已经是傍晚。在社港镇卫生院门口,远远就看见了另一块牌子——浏阳市骨伤科医院。
让橘洲君意外的是,已到下班时间,但各个科室仍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在住院楼7楼的脊柱科病区,走廊里安顿了不少加床的患者。
“全院床位很紧张,我们测算了,每个患者住院基本都不能超过一周,这样可以释放‘流动性’。”社港医院副院长罗鹏告诉橘洲君,医院过去就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乡镇卫生院,1992年起挂牌骨伤科医院后瞄准细分赛道、做强特色专科,迈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名列全国乡镇卫生院第2名。
“医院有90%的患者来自周边县市。”这家湖南唯一的乡镇二甲专科医院,年门诊量超过30万人次。
社港是一个常住人口才5万多人的山区小镇,却是远近闻名的医养特色小镇,每年吸引的客流超过100万人次。
像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社港镇卫生院)这样的“超级乡镇医院”,在浏阳不止一家。
集里、北盛、大瑶等地的乡镇卫生院,打造了骨伤科、中风病科、皮肤病科、风湿病科、康复科、蛇伤科等10余个中医特色专科,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效应。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打造了富有中医文化特色、传统氛围浓厚的中医馆和中医康复科室,能开展6类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浏阳还以村卫生室为“网底”,设置中医理疗室,建立数十个“中医阁”;建成服务共享型、科室共建型、专科联盟型、远程医疗型、托管型等多形式医联体100个。
三
家门口看好中医,浏阳是怎么做到的?
——文化传承,底蕴深厚。
一代“医圣”张仲景,让长沙这方热土与名医名方结下不解之缘,浏阳更是名医辈出、名药芬芳的宝地。
在浏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外的碑文刻的是《黄帝内经》,“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的文字富含哲思,很有健康指导意义。楼内悬挂着对联“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巧妙地嵌入六味中药。中医经典病房古色古香,国风之美扑面而来,令人心情平静。连接新旧大楼的穿山隧道也没浪费,被布置成中医药文化长廊,沉浸式的“打卡”体验绝佳。
中医药文化积淀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名医的努力。在浏阳,历经四代传承的百年非遗江氏正骨术声名远播。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是江氏正骨术的大本营。第三代传人江林是医院的名誉院长,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骨伤神手”,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方不在多,中病即行。药不在贵,对症即灵。斯是医求,惟吾在欣。经典宜熟读,近著撮其精。医德崇祖训,常怀恻隐心,可以娱性情,济苍生。无谋利之私念,无一己之矜能。汉时张仲景,明代孙真人。颜渊云:‘请事斯语’。”北盛中心卫生院的名老中医陈义范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他的《医室铭》,让人感受到浏阳中医文化传承之重。
——创新发展,擦亮品牌。
一家医院有口皆碑,不止是有文化积淀,更有患者看重的实实在在的疗效。浏阳将守正创新作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医疗服务提质。
名医引进育人才。浏阳市中医医院实施“杏林人才”工程,近3年引进博士、硕士60人,入选全国中医优才2人,14人次获“湖南省名中医”等荣誉。中医外科学博士张娟娟获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全省县级医院首次获此殊荣。
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江林并没有把江氏正骨术作为“独家秘笈”密不外传,而是秉持着“道法不传无义子,收徒只收有德人”的理念把百年非遗发扬光大。如今,这里的医生都掌握了这一神奇的接骨技术为民服务。江林还将祖传秘诀和中医理论结合,总结了《江林医案精华》一书,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气血分布学说”,创造了“牵引穿针法”“竹弓牵引法”等治疗方法。
名药研发创品牌。浏阳市骨伤科医院研发了疗效显著的丹芍治伤丸、治伤药液、活血治伤散等国家专利药物。目前,江氏正骨术、戴氏白灵散、贝氏祖传喉科诊疗技术等3个名方绝技,正在申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
——减轻负担,护佑百姓。
在浏阳的走访过程中,橘洲君最常听见的句式是“能……不……”。在浏阳市中医医院,这句话是“能保守不手术,能简单不复杂”;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这句话是“能回家休养的,绝不安排住院;能手法闭合复位治疗的,绝不开放手术治疗;能用一般内固定的,绝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以浏阳市骨伤科医院为例,这里90%以上的病人都通过传统正骨复位法治疗。对骨折病人,一般医院的手术率和住院率在80%左右,而这里还不到8%。
中医药特色,实实在在减轻了百姓负担。这是流淌在浏阳中医药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在江氏族谱中,对江林父亲江述吾就有这样一段记载:“对待极贫患者分文不取,解放后,对修治洞庭湖负伤者一律免医疗费,深受广大人民敬仰。”江林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经常有患者来家里找父亲治病,对于那些贫困患者,父亲都是分文不取。父亲还常常跟他说起祖父行侠仗义的种种事迹。在江林看来,父亲教给他的第一课就是“仁义”。
11月30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会暨专业技术培训在北京召开。作为湖南省唯一健康县区代表,会上,浏阳副市长刘来宏以《高质量推进健康县区建设 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题,介绍了浏阳整体推进健康县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健康有“医”靠,幸福更牢靠。
健康县区建设“浏阳经验”正不断获全国推介,其背后,是充分发挥医疗保障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培成 尹玮;编辑:刘丹;校读:李乐)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