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访望城柏叶村养鸡户:鸡窝里飞出致富“金凤凰”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范娭毑好,白天较忙,晚上来看看您家的鸡。长沙有个餐馆要15只土鸡,明天一早会过来,今晚特意过来告知您一声,顺便瞧瞧您家的鸡养得如何了。”“要得要得,这么晚了你还亲自跑过来,多亏你帮忙,鸡有5斤多一只了,只是鸡饲料只剩两三天的量了……”
12月1日晚,记者开车跟随曹艳军夜访养鸡户。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12月1日晚上6时许,望城区靖港镇柏叶村,小烨生态农庄老板曹艳军利用晚间时间,驱车来到柏叶村20组范雪枚老人的家中,给她带来“有人要买鸡”的好消息的同时,看看老人在养鸡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
今年69岁的范雪枚是脱贫户。“我老伴比我大一岁,患有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每天都得吃药养病,要是不养鸡,日子可不好过呢。”老人告诉记者,自己育有一女,结婚3年后便离了婚,无处可去的女儿只好带着小孩又住回了家,生活压力更大了。
曹艳军(中)在脱贫户范雪枚家与两位老人攀谈。
“为了巩固村上脱贫户的脱贫成果,两年前,村上在57户脱贫户中推行了‘庭院经济’模式,发动帮扶脱贫户养鸡,两年多时间下来,效果很好,脱贫户都高兴。”柏叶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程彩明告诉记者,这一项目最终由小烨生态农庄老板曹艳军负责帮扶实施。
曹艳军是当地的一名农村妇女,10年前和丈夫一同开办了生态农庄从事种养殖产业,经过艰苦打拼如今小有成就,是当地村民口中的女能人。“当时村上让我负责实施‘庭院经济’这个项目时,我丈夫是反对的。”曹艳军告诉记者,自己也是吃过苦的,知道贫穷的滋味,能为脱贫户做点事,虽然艰难但心里幸福。
范雪枚家的一只只土鸡毛色油亮。
“咕咕,咕咕咕……”随着曹爱文边敲盆边呼唤,一只只毛色油亮的土鸡立刻从屋后奔来。75岁的曹爱文随即将切好的青菜和米粒撒向鸡群。晚上7时许,从范雪枚家出来后,记者又跟随曹艳军来到了另一脱贫户曹爱文家。
“今年初,曹老板给我家发放了70羽鸡苗,如今这些鸡长得都不错,有些已经开始下蛋了。”曹爱文边投食边告诉记者说,家里的鸡都是放养的,早中晚固定喂食,以玉米、谷子、菜园种植的瓜果蔬菜为主,鸡还会在后山刨食虫子吃。“去年也是喂了68只鸡,过年时卖了一万多块钱。”曹爱文说。
范雪枚的老伴在鸡舍门口刷了一副门联,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柏叶村为57户脱贫户饲养的5000多只鸡苗、鸡饲料以及防疫药品、养殖技术等均由曹艳军免费提供,鸡出栏时也是由她负责联系客户销售。“今年,57户脱贫户养的5000多只土鸡,预计可为他们增加收入35万元,平均每户可增收6000元。”夜访途中,曹艳军扳着手指给记者算着脱贫户养鸡的收获账。
曹艳军告诉记者,因为脱贫户只负责养,所以热情很高,不少脱贫户要求明年增加养鸡数量,但考虑到销路问题,暂时得稳扎稳打。让脱贫户家的庭院“方寸地”成为“增收园”,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这一模式,柏叶村正在持续探索之中。
临别时,范雪枚和老伴执意拉着曹艳军在自家鸡舍里拍了一张“全家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上就是想通过这种模式,为脱贫户提供一条长期稳定的增收之路。”程彩明告诉记者,村上正在考虑建带货直播间,组建直播团队,为脱贫户直播带货卖土鸡的同时,将村里各农户家的优特农产品卖出去,为村民增收开创一条数字化致富路。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