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公开课|心跳慢就是运动员体质?你可能有误解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较慢心跳的运动员,是心脏功能强大的表现。也有人听闻这样一种传言,人一生心跳的次数是有限的,心跳越慢,寿命越长。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心血管内科刘启明教授是心律失常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介绍,健康心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缓,如果心跳过缓,心跳频率将无法保证心脏在日常活动或正常运动时输送足够的血液到人体各器官,并引发一系列症状,例如头晕、乏力、黑蒙、心悸等,严重的心跳过慢甚至会引起猝死。
怎么判断自己是健康心跳?
“心脏像是一个发动机,一个强有力的全自动血泵,每一次心动周期,心脏就完成一次收缩和舒张。”刘启明教授用形象的比喻展开解释,心脏像血泵一样,把回流的血重新泵出到外周器官。但如果心跳太快,血液没有机会回流到心脏;心跳太慢,即使每次泵血的的量是足够的,但频率太少,不能有效保证心脏本身以及大脑、肾脏、肝脏等其他组织的供血。所以,通常来说,健康心跳应该是60至100次/分钟,这样正好满足正常人身体的供血需求。
刘启明教授介绍,有的病人自述经常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甚至有时候还有头昏、眼睛发黑、晕倒的现象,这其实提示心脏这个“泵”有可能出问题了。
那么,生活中,怎么判断自己心跳是否正常?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自己的脉搏,数一分钟跳动多少次,跳动次数过低为心动过缓,次数过高为心动过快。”刘启明教授介绍,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现在有可24小时穿戴的心电图监测设备,医生可以对病人进行3天、7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心电图检测。”刘启明教授表示,有的病人出现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的意识丧失等症状,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监测,帮助医生更明确地对病人进行诊断。
颠覆性“黑科技”让病人也能活得精彩
通过传统的以及现在先进的手段,可以诊断出心动过缓。患者最关心的是,一旦确诊,该如何治疗呢?
“我们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刘启明教授解释,当病人心跳在40至50次左右,进一步恶化的风险不高,且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晕厥,头晕乏力等症状较轻时,可采用药物治疗;若出现上楼呼吸急促、头昏甚至晕厥等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要运用起搏器治疗。
刘启明教授介绍,人类在1958年在人体植入了世界上首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半个多世纪以来挽救了数以百万患者生命。可在这之前,人类对心脏停搏导致的猝死和晕厥束手无策。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起搏疗法也在不断地升级超越。
作为起搏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体积只有一粒胶囊大小、重量1.75g,却能“不眠不休”工作12年,保证心脏病患者在心脏停止搏动或搏动较慢时重新启动的新型起搏器。
“2019年12月份,全球第一款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上市,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是国内首批植入的医院。”刘启明教授介绍,“这种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通过导管从大腿内侧静脉植入心室,创口非常小,没有导线,体积小能量却很大。”
传统的心脏起搏器大约火柴盒大小,需要埋藏在胸部的皮下,与放置在血管的电极连接。而无导线起搏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避免了传统起搏器在植入皮下囊袋时可能出现的电极老化、电极磨断以及电极穿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而且植入体内,不会有异物在胸前突出,不影响美观。“手术中,传统起搏器植入时间可达一个小时以上,病人在手术后需要卧床一天,但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快则十几分钟,病人在6至8小时以后即可正常活动。”刘启明教授介绍。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