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今日汶川无忧

      山 山

      汶川,一片曾经令人揪心的土地。16年前,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山河失色,一场特大地震爆发,震中就是位于四川阿坝州东南部的汶川县。汶川,一个原本许多国人甚至都不知晓名字的地方,从那以来是如此让人牵肠挂肚、魂牵梦萦。

      今年9月下旬,金桂飘香的日子,作为参加中国文化记者汶川行主题采访活动的一员,我终于得以走进汶川,走进了这蓝天下青山间,清流淙淙,鲜花满坡。“天府无忧谷,康养新汶川”,是今天汶川响亮而骄傲的口号;热情的主人给我们采访团每位戴上鲜红的羌红和雪白的哈达,此际,我的心中激荡着这句——“我们都是汶川人”。

      血浓于水,感同身受。“我们都是汶川人”,16年后再喊出来,还是这么熟稔热切。这深情的表白,意味着一种同舟共济的承诺,一份并肩担当的责任。

      汶川人行走新汶川。当我们来到威州镇阳光社区,这个汶川灾后建立的较大的安置小区,2000多户、5000多人生活在此,眼前的景象让我们为之一振。小区洁净,秩序井然,30多栋小高层楼房错落有致,都按“抗八级防九级”的标准建造。小区门口公告栏上“阳光社区综合网格分布图”吸引了老记们的目光,该图详细标明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各个层级,从工作站到综合网格再到微网格;每栋楼单元门口则挂有微网格人员一览表,上有微网格长、驻格干部、网格民警、家庭医生,志愿者、辅助人员等的姓名和照片。

      “这就是汶川的‘无忧微网格’,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阳光社区党支部朱书记,一位热情爽朗的羌族汉子,引着我们在社区参观,边走边介绍。他告诉我们,阳光社区按“以人定格,以格定责,服务到格”的原则,将整个社区划为8个综合网格,每个综合网络200~300户,下沉46个微网格,细化到每个单元楼栋。网格员就在大家身边,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今年阳光社区通过建立‘无忧微网格’,从房屋修缮到绿化种植,从调处邻里矛盾到改造充电桩、增设老人休闲场所,这件件桩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网格员是怎么产生的?”“现在汶川都建了‘无忧微网格’吗?”同行们纷纷发问。“我们的网格员通过支部推荐与邻里推荐产生,一般为机关干部、医生、教师、民警及志愿者等。”“‘无忧微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已在汶川全县铺开。”

      “《声音》:水磨的声音/在茶盏/在村落/在乡创守护人”;“《滋味》:你闻得见什么/是升腾山间云雾的沁人/或流淌过古桥流水的清新/还是这座小镇/所有关于‘古’和‘今’的故事?”我们读到这两首诗,是走进水磨古镇不远,于一精美雕刻装饰木屋的墙上,有人边看边念出了声。读到这样文青气息的长短句,瞬间有心静的感觉。

      “这也不是诗,就是一些思考的片段吧。”一白净青年闻声从木屋出来,瞅瞅我们胸前此次主题采访的挂牌,就邀进去喝茶。我们进屋,只见琳琅满目的羌绣制品,头帕、鞋子、围巾、包包,“羌绣是这边的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笑吟吟地告诉我们,他是汶川本地人,在成都读完大学,毕业回乡,办了这样一家文创小店。生意谈不上多火爆,就图个顺心自在,“故乡的一些东西值得守护,发扬。”他强调。问及店主的姓名,他腼腆起来,只是说,就叫他“乡创守护人”,如他写在墙上的。

      春风阁、西羌汇、禅寿老街、万年台、水磨亭……一路走过,黄墙青瓦的藏羌民居、雕花飞檐的亭台楼阁,熙熙攘攘的临街店铺,青山绿水间的水磨古镇宛如一幅古朴典雅、旖旎多姿的画卷。“难怪水磨古镇号称‘丹青水磨’!”我不禁感叹。四川日报的雷总颇为熟悉情况,他谈到,水磨古镇距离震中映秀不到20公里,当年地震受灾损毁严重,现在的水磨古镇是灾后重建的,由广东佛山对口援建。我们看到古镇的不少建筑山墙镬耳,融入了岭南风格,古镇的老街亦取名为禅寿老街(佛山市简称为禅),恍然大悟。

      重建的水磨古镇被誉为“灾后重建的灯塔”,获得联合国“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殊荣。如今水磨古镇定位为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文旅康养小镇,清新宜人,景色如画,位于5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较之以前那个60多家工业企业聚集、烟尘弥漫的小镇, 真是旧貌换新颜。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令人震撼的雕塑:生命之花。这纯白色的“生命之花”,是湘籍艺术家舒勇在征得地震罹难的双胞胎姐妹的母亲同意后,以琦琦、佳佳这一对如花少女的骨灰为材料创作而成。在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之际,舒勇将这件作品捐赠给了映秀震中纪念馆。“这件作品,饱含着一位伟大母亲的坚强和勇敢,历经1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怒放,她素雅如少女,洁白如琼玉,晶莹剔透,生机勃勃,向人们尽展生命的强大魅力。”舒勇说。

      纪念是为了致敬,更是为了传承,为了不忘初心、不惮前行。行走新汶川,一路走来一路风光无限,我们一路感慨万千。在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结识翻阅书刊的大叔,在社区广场遇到排练扇子舞的大妈,在水磨古镇与“乡创守护人”交流,在大禹农庄跟跳羊皮鼓舞的小勇士互动,在绵虒樱桃栽培园向农技人员求教……我看到,看到这里的人们,从容笃定的神情,青春焕发的笑容,平安喜乐的惬意,团结坚强的劲头。这便是“无忧汶川”的生动阐释。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