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哪天不是过年

  ■章庭杰

  春节前夕,朋友发来一短信,《忙年,劝60岁以上的老朋友》,感觉蛮有意思:

  过年好,过年累,改变观念少遭罪。不拆褥子不洗被,不擦玻璃不抹柜。年货无须多准备,日常饮食有年味。过年其实不算美,日子才是长流水。老腰老腿老肩背,一旦受伤诊疗贵。岁月无情人添岁,身体零件不好配。适可而止自安慰,轻松健康活才对。阻止不了长年岁,活出质量方为最。

  对于这一新鲜而“老到”的过年理念,我不想置喙,倒是找出一些合理的解释来。

  我们这一辈人,小时候过年,基本上是处于物质匮乏的年代。但精神并不匮乏。有言,大人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凡大人,都得奋斗。插田,就是插下绿色的希望,就是奋斗。奋斗总是伴生着希望,奋斗也总是伴生着艰苦。

  细伢子过年的奢望也不见得奢侈。不过是想闻点荤腥,穿件新衣,玩几个“嗤火”鞭子而已。现在,说白了,也不过是,验证了那句古老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及“物尽其用”的辩证法了。

  还说点辩证的,就是凡是难得的,就是重视的;凡是易得的,就是忽视的。

  如今过年越来越变得忽视起来,了无年味了,有人抱怨。

  不杀年猪了,不干塘打鱼了,不“炕”腊鱼腊肉了,不炸年糕“贺茶”了,不蒸甜酒年酒了,不请裁缝做新衣新裤了,也不囤积年货物资,甚至不再家办团年饭了。

  过去过年如过关,叫做年关。“年关”往往也就是“年光”。稀稀松松的日子一股脑都要挤在叫做“年关”的城门洞子里堂堂皇皇地过,细伢子闹闹腾腾也许觉得刺激,大人们则紧巴得一个个挤断了肋巴骨,60岁以上的当家男人也不能幸免。而如今的年味淡了却绝不是“匮乏”了,而是平时“多了去了”!

  不杀年猪了,肉多了去了;不干塘,鱼多了去了;“家做货”少了,年货多了去了;不请裁缝,新衣服多了去了;家里不办,去酒店团年的多了去了;年过完了,过年物资还多了去了。

  多得哪天不是过年!

  多得一年到头,过年几天显不出过年!

  哪天不是过年?回到开头,我也试着写它一首过年歌:

  如今过年大不同,年边还把袖子拢。年关变成平常日,过年就像冇得事。有事就是吃和玩,过起年来不犯难。天天过年哪不好,生活质量高多了。莫怪年味有点淡,娱乐活动只管上。科技专门飚出新,场景看傻“长沙云”。云烟花,梦喷泉,一波更比一波“燃”。小年轻,请莫忘,记得团年拜高堂。自家岳家大团圆,过年风俗乐无边。顾及老人“年心理”,“只要到了就是年”。提倡过年讲文化,充电来年干劲大。新冠疫情有点凶,过年要在防控中。应谢当今敢向先,哪天不是过大年?一年到头均匀过,这才真的叫过“年”!

【作者:章庭杰】 【编辑:黄能】
关键词:过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