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丨老和新可以相互成就

  梁瑞平

  昨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微改造”里的大幸福》为题,报道了广州以永庆坊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老城“微改造”的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青春活力的故事。

  由此,笔者又想到近日身边的两个有趣现象:一是不少本土作家纷纷走入近年来通过有机更新重新焕发生机的长沙老城老街老巷,他们品味着“老长沙的新味道”,又用各自独到的美文告诉我们,其实不用去远方,身边老城区也有新魅力,能有新发现。

  二是刚刚开通不久的长沙地铁3号线与5号线,其站名充分开掘了(水渡)河、(白茅)铺、(毛竹)塘、(灵官)渡、(阿弥)岭等老地名资源,赢得市民点赞——因为,一个地名背后就是一段历史或典故,总能勾起满满回忆。

  以上几个例子,共同牵出城市发展中的“老”和“新”问题。按照惯常思维,似乎两者天生不可调和,老街区往往要为城市的新发展让路,于是,开发建设过程中难免大拆大建,曾经那些墙上大写的红色“拆”字,现在想来还有点触目惊心。

  其实,老并不是注定要被替代,新并不一定就尽善尽美。新固然有其魅力与活力,但老也有其独特的人文与传承价值。老城区有文化、有底蕴,是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记忆与乡愁,也是值得不断发掘和保护的资源。何况,很多老物件、老手艺、老时光,一旦浪费掉,就永远找不回了。

  老和新也是相对的,正所谓“老是新的前世,新是老的今生”。老和新其实是一对辩证法,完全可以让他们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凡是这对关系处理得好的,便和谐共生,百姓叫好。

  愿我们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在今后发展中,始终秉持有机更新及可持续发展理念,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规模,留住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挖掘并张扬更多文化资源,这样,就能少留遗憾,也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梁瑞平】 【编辑:易隽】
关键词:平心而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