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 | 呵护江河生态的三重逻辑

  梁瑞平

  近日的长沙晚报上连续有关于重点水域禁捕退捕、保护江河生态的报道,“自7月1日至27日,多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360余次,执法行动80余次……已刑事立案13起,刑事拘留17人。”可谓力度不小,取得一定成效。

  这种主动作为值得点赞。笔者觉得,在此项长期性工作中,尤其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与民众等,从观念上厘清几种逻辑与关系,并秉持以退为进的共识,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毕竟,观念不改,行动难纠。

  首先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虽然从不言语,但它是当之无愧的智者,人类的每一步主动退让,自然均能感知,并最终给予人类友善与回馈——可以说,给鱼儿一条生路,就是许未来一个希望。

  作为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笔者知道电打鱼等对于江河、生态的毁灭性伤害。近些年来,随着乡村人纷纷奔向城市,老家周边的池塘、圳渠、水港等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一些以前消失的水生动物重新出现……

  其次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不容否认,通过多年来的宣传,非法捕捞者只是少数。但往往就是少数抱着侥幸心理的“小我”,将一己私利放纵成一种贪婪,对江河里的生灵形成伤害。笔者以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潮流面前,“小我”的欲望应该主动退让和节制,而让位于“大我”的共同利益。必要的时候,不妨以强制性的执法来阻止与遏制。

  再者,当下与长远的关系。

  俗话说,凡事当为全局计、为子孙谋。每一个当下积累起来,才能更好地走向远方和未来。或许,有些退捕者会面临暂时性的困境,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可以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公益岗位等帮助他们转产转业,实现“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当然,对于依然顽固的非法捕捞行为,则以“零容忍”的坚定来打击。

【作者:梁瑞平】 【编辑:张日】
关键词:平心而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