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端午浴兰汤

  杨庆生

  端午节习俗流传至今,历千载生生不息。究其原因,除了为祭祀习俗外,人们还赋予了它厚重的中医药强身健体文化脉络。古代传说,农历五月天气暑热,人最容易生病。所以,人们将五月称为“毒月”,将初五称为“恶日”。为消除病灾,人们便在端午这天以草药熬汤净身,以求却病健身,亦称“浴兰汤”。

  据记载,古代贵族用的“浴兰汤”其配方相当奢侈。农历五月初五凌晨,贵族们将麝香、零陵香、檀香、丁香、泽香、藿香、紫苏、菖蒲以及桂花、朱兰、兰花、山栀花、白兰花、玫瑰花、月季花等作为配方,熬汤用以沐浴,以达却病强身之效,显示了古代贵族阶层对中医药疗效的高度认同。

  此俗传至民间,因百姓难以享用奢侈配方,演变为五月初五凌晨,黎民百姓早起,至荒野沼泽,采割菖蒲、艾草、丁香、紫苏等常见的百卉香草,熬汤以沐浴,其效亦佳。故而,时逢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浴兰汤”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浴兰汤”外,民间还素有端午节当日,在自家门前悬挂艾草绳及菖蒲结的习俗。中医学认为,艾蒲是“驱虫提神”之神草。端午插艾蒲、佩午囊、采百草等习俗,其由为端午时节近夏至,暑热潮湿,蚊虫滋生,导致疫病多发。艾草与菖蒲都富含芳香油等多种物质成分,其性均可入药,具有杀虫防疫等功效。故而,艾草和菖蒲的应用深受民间追崇。

  端午节以中医药健身康体为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汉书·艺文志》记载,事关端午中医学术知识和文献分为六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其中前三类是“学”或“学问”,后三类是“术”或“道术”。

  汉代以后,中医药逐渐与方技的其他学科分野,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不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脉络,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现代医学。世卫组织认为:“全球疟疾防控与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倡议主旨高度一致。”世卫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疟疾,仍是当今世界人类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自屠呦呦发明青蒿素以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一直作为无并发症、最有效的疟疾联合用药。”

  中医药的广泛传承与应用,不仅仅限于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智慧一脉相承的范畴,其作用与意义,已显而易见。若是端午沐浴“兰汤”,还真能带给人一个美好的夏天。

【作者:杨庆生】 【编辑:黄能】
关键词:端午 浴兰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